刍议高考任务驱动型写作试题的发展趋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2015—2018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来看,任务驱动型写作试题的命制逐步成熟,并在写作任务的价值趋向、驱动方式、考查方向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在价值趋向上,从注重个人成长转变为注重家国情怀;在驱动方式上,从单一驱动转变为多元驱动;在考查方向上,积极回应“核心素养”发展理念。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写作;高考试题
任务驱动型写作最早出现在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试卷中,这种基于建构主义“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的测评方式,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逐渐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时至今日,任务驱动型写作试题的命制逐步成熟,并在写作任务的价值趋向、驱动方式、考查方向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
一、价值趋向:从个人成长到家国情怀
2015—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在写作任务的价值趋向上可作如下分析(表1):
通过表1的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2015—2016年和2017—2018年两个阶段全国高考作文题内容价值取向的变化。前一阶段的试题聚焦于规则意识、人生理想、教育发展、创业就业等个人成长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和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是引导考生对日常生活进行重新关注和思考。而以2017年为分界线,家国情怀、历史使命、文化自信、大国崛起、责任传承等侧重于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重在引导考生站在民族复兴和文化自信的高度审视自己应该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并用饱含情感的笔触讲好“中国故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显然,高考作文命题价值取向的调整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落实,也是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积极回应。
二、驱动方式:从单一驱动到多元驱动
高考任务驱动型写作的背景材料往往取材于真实的新闻事件或者社会热点,在保证逻辑真实的基础上,会进行一定的调整和重构。驱动方式往往集中于文体驱动、对象驱动、内容驱动、思维驱动和情感驱动等形式上。命题者运用有效的驱动指令规定明确的写作任务,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避免套作和宿构情况的发生。2015—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的驱动方式可作如下分析(试题不再罗列):
【2015年】
全国Ⅰ卷:文体驱动,对象驱动。
全国Ⅱ卷:对象驱动。
【2016年】
全国Ⅰ卷:对象驱动,文体驱动。
全国Ⅱ卷:对象驱动,思维驱动。
全国Ⅲ卷:內容驱动。
【2017年】
全国Ⅰ卷:对象驱动,内容驱动,思维驱动,情感驱动。
全国Ⅱ卷:内容驱动,对象驱动,情感驱动。
全国Ⅲ卷:对象驱动,情感驱动,内容驱动。
【2018年】
全国Ⅰ卷:情感驱动,对象驱动,内容驱动,思维驱动。
全国Ⅱ卷:对象驱动,思维驱动。
全国Ⅲ卷:对象驱动,思维驱动,情感驱动。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4年来任务驱动型写作驱动指令和写作任务的变化。2015—2016年,任务驱动方式比较单一,大多表现为文体驱动、对象驱动等比较直接、简单和明显的驱动方式。题目范围也以与考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职业选择、人格成长等方面为主,任务情境设置也比较简单,甚至还直接体现出新闻报道的色彩。如2015年全国I卷作文题,选自当年媒体报道的真实的新闻事件,设置了以“明华”的名义给涉事三方写书信的写作任务,文体驱动、对象驱动这样具体化的驱动方式运用非常明显。此外,其题目内容的指向性非常明显,就事论事,就人论人,忌大而化之、不着边际。这和传统的材料作文有本质区别。可以说,这个时期是任务驱动型写作题的初创期和探索期。而以2017年为分界线,高考作文题的任务驱动方式明显更加多样化,也更成熟,内容驱动、思维驱动、情感驱动这样深层抽象的驱动方式逐渐增多。2017年全国I卷作文题的驱动指令要求:“请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字,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2018年全国I卷作文题要求写一篇文章,想象将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以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很明显,对象驱动、内容驱动、情感驱动、思维驱动等多种驱动方式得到综合运用,写作任务设置也更为复杂。这种变化折射出命题方式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随着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考生对这种任务驱动型写作更加熟悉,命题者在命题时也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高考的变化和发展,更好地体现高考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三、考查方向:积极回应“核心素养”发展理念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高中阶段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它们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制订的核心依据,也是高考考查方向的必然选择。
2018年全国I卷作文题回顾了刚刚迈入成人行列的“世纪宝宝”的重要历史经历,体现出历史责任传承的价值导向,其对民族文化和审美体验的考查体现得非常明显。
2018年全国Ⅱ卷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对考生思维水平和思辨能力的考查,着眼于思维的提升和发展方面的“核心素养”。
二战期间战斗机防护,多数人认为,应该在机身中弹多的地方加强防护。但有一位专家认为,应该注意防护弹痕少的地方。如果这部分有重创,后果会非常严重。而往往这部分数据会被忽略。事实证明,专家是正确的。请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段作文。
作文材料取自于统计学中著名的幸存者偏差理论,包含着主次矛盾、表象与本质、主观与客观、打破惯性思维、坚持事实真理、勇于创新等哲学思考,意在引导学生养成运用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体现出对考生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的考查,也是对思辨维度的核心素养的回应和落实。这在近年来的高考全国卷作文题选择宏大视野、体现家国情怀的价值取向之下,独具格调和品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2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