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诊改案例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以《组合》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为例,通过课堂观察与反思,坚持问题导向,采用多方协同诊断的方式,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以及课堂互动等多个维度进行精准诊断,为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案例;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诊断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2-0128-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2.05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2015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决定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是对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查找不足和整改完善促使提高的工作过程。
本文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以《组合》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为例,通过课堂观察与反思,采用自我诊断与同行、专家、督导、学生等多方诊断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维度进行精准诊断,发现问题、诊断原因,并实践改进,为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任课教师在《组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设置的教学目标是:理解组合、组合数的意义,掌握组合数公式,能解决简单的组合应用题;提升观察、推理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经课堂观察,课堂教学基本达成了课前设置的目标,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顺利完成课堂练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一定提高。但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全面。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全面,偏重于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基本没有涉及。这样的目标设定必然会造成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缺乏情感体验与情感获得。
(二)没有依据学情设置教学目标。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制高职三年级学生,他们有好奇心,但起点低,缺乏自信,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前期计数原理、排列等相关内容的掌握不理想。教学目标一定要针对具体学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专业特点来设定,这样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与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度有待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发展建立在三维目标达成的基础之上,因而教学的三维目标必须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材(凤凰职教出版、马复、王巧林主编)相比没有更新、补充与删减,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得出组合、组合数的概念,强调排列与组合的区别,推导组合数的计算公式,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排列、组合应用题。基本知识、方法、观点把握准确、重难点突出、容量合理,但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其呈现方式却有不足。
(一)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教材只是教学可以利用的材料之一,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具体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选择和加工。上课讨论的实际问题大多按教材所列,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情境,没有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也没有联系学生的专业,导致学生在接触新内容、探究新知识及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参与的兴趣不高。
(二)内容呈现形式缺乏多样性。教学内容主要由PPT逐页显示,呈现方式比较单一,很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内容呈现可以有更多方式,比如:引入新课时可以创设活动情境:
活动1:开锁密码是1、2、3组成的无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中由大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数,请学生试着打开密码锁。
活动2:三个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请学生通过活动寻找答案。
通过两个活动对比发现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引出组合的定义。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运用视听结合,即形象与声音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将典型例题编写设计成数学迷宫,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团队闯关答题,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三、教学环节的组织与逻辑
本节课分为七个教学环节:复习回顾、问题引入、新知探究、例题分析、练习反馈、复习小结、作业布置。教学环节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衔接自然流畅,时间分配也比较合理,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组织没有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每个环节均以教师主导。比如:复习回顾是由教师提问,让学生回顾排列、排列数的概念、排列数的计算公式作为学习新知识的铺垫;问题引入、新知探究是教师根据教材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归纳出组合、组合数的概念;复习小结也是由教师归纳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教学组织侧重于教师的教,没有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自主梳理所学知识。因而看上去教学过程流畅、效率很高,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但这种没有质疑、过于流畅的教学组织恰恰就是最大的问题。
教学环节设计要能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逐步递进的学习过程。比如:课前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发布《组合》微课,让学生自主學习,并将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反馈给教师,课堂上教师选择有探讨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实现课堂进阶;课堂小结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梳理、方法提炼、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甚至课后作业也可以开展好题征集活动,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实例,编制排列组合应用题并解答,发送至班级学习群进行好题评选等等。总之,教学组织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和成效
本节课运用了问题驱动法、发现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并以PPT辅助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使用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多样性,教师的教学技巧娴熟、灵活,但课堂教学的成效却并不显著,学生的学习激情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教学方法缺乏适应性、实效性。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针对学生实际,对于起点低、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兴趣激发至关重要。运用问题驱动法没有错,但设计的问题要能对学生的探究有驱动作用。教师可以把情境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结合起来,联系生活热点、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学生专业设计问题,创设具体或者仿真学习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的局限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与学的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本节课中,除了PPT课件之外,信息技术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运用。比如,教师可以制作动画、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课后自主学习;可以运用信息化学习平台,实施即时评价与反馈;还可以根据学生电子游戏生活经历形成的竞技性心理,運用希沃软件,针对排列组合的区分问题设计一些小组即时对抗形式的分类游戏等等。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动态生成
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了的显性或隐性的、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组成要素。本节课就课堂教学资源而言,开发及动态生成均有不足。
(一)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充分。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资源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学要求及五年制高职的特点。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去拓展,延伸,丰富背景知识。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搜索一些教学网站,通过主动搜集优质教学资源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教师还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预设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充分利用资源,完善学习环境。
(二)课堂生成性资源缺乏。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能推动教学进程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本节课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主动探究、有效互动、相互质疑而产生的超越教师预设的新问题和收获几乎没有。课堂上,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错误的观点,但这些错误被教师轻易地否定了,事实上这些“节外生枝”的想法如果能被准确及时地捕捉到,并加以合理利用,可以促进动态生成,形成新的课堂资源。
六、课堂互动的形式与质量
据课堂观察,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反应迅速,回答问题逻辑『生强,课堂互动的参与面广,但课堂互动的质量却有待提高。
(一)互动形式单一。在课堂上,互动形式大多是教师问,学生答,答对了表扬,答错了分析原因,找出正确答案。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太过单一,课堂互动应该是多向的、动态的,有师生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互动等。教师可以按“组问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思维碰撞;也可以运用网络开展在线互动,比如:运用雨课堂软件进行实时答题、即时反馈、弹幕互动等等。
(二)互动内容局限于知识和技能。课堂互动的内容紧扣教材主要内容,对其他方面几乎没有涉及。其实,课堂互动交流的信息应该是广泛的,除了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都是可以互动的内容,只有通过这些深层次的交流,才能使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向纵深发展,也才能让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互动问题大同小异。课堂上几乎每遇到一个实际问题,教师都会问,这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为什么?这种单调的提问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互动的问题要精心设计,问题的解决方式更要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主设计互动问题,区分生活中的排列组合问题。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融人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在不断实践改进中,形成丰富、真实的数学课堂教学诊改范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3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