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是当今高校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主要方法。文章在分析帮助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的重要意义基础上,总结出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主要问题制定出帮助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重要意义;主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1-005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2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高校贫困生摆脱思想贫困是确保学生未来不再处于贫困状态的关键。然而,从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依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扶贫组织或个人的出发点不准确、对贫困生的扶贫教育缺失、贫困生接受帮扶但思想不积极现象严重等。这些问题导致贫困生心安理得地接受资助和扶持,却不能激发出他们回报社会、奉献爱心的斗志,也不能让他们在健康的思想引导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为此,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找到解决对策,以此确保高校贫困生能够长期、根本上脱离贫困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帮助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对构建学生资助体系的主要意义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物质和思想两方面的因素,后者是学生资助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帮助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就成为高校构建学生资助体系最为重要的一环。帮助高校学生思想脱贫,是让学生意识到贫困只是暂时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及回报社会的热情。构建学生资助体系的根本目的,不仅仅要在物质上为学生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多方的关爱,意识到要怀揣感恩的心学习和工作,努力回报社会、奉献爱心。两者之间在根本目标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帮助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能够为构建学生资助体系起到思想引领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二、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扶贫组织或个人的出发点不准确
  从当前高校在贫困生扶贫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依然存在扶贫出发点不明确的问题。高校积极地为贫困生寻求扶贫物资和扶贫资金,通过贫困学生申请、学校集体派发的形式来开展,此举既不需要扶贫组织或个人与扶贫对象见面,也不需要他们能够为扶贫组织或个人带来回报。这种帮扶方式重在救急,缺乏荣誉与责任感,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贫困生出现一种依赖思想,接受扶贫物资或扶贫资金就变得理所当然,更别谈回报社会之说。所以高校贫困生扶贫首先要加强思想上责任与荣誉教育。
  (二)对贫困生的扶贫教育缺失
  很多高校在帮助贫困生的过程中,一味注重强调怎样能够从物质上、经济上帮助贫困生,而忽視针对贫困生开展扶贫教育工作。因为贫困生通常并不愿意接受他人的资助或扶持,而一旦接受了资助或扶持那么在心理上就会以“被资助者”的身份自居,这显然会为贫困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进而导致贫困生不能正视社会与他人的关爱,思想贫困的状态也总会伴随他们。因此,高校在帮助贫困生工作上应加强长期思想、心理、技能等制度化教育工作。
  (三)贫困生接受帮扶但思想不积极现象严重
  就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工作的现状而言,很多贫困生依然存在心安理得地接受扶贫资助,但是并没有形成要以别人的关怀为动力,在日后更好地回报社会的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贫困生认为自己贫困接受别人的帮扶是应该的,而自己回报社会则不是理所应当的,这一心态的产生便形成了高校贫困生接受帮扶但思想不积极的问题,这一问题应该作为高校帮助贫困生走出思想贫困境遇的主要立足点。
  三、解决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问题的对策
  (一)高校要注意扶持贫困生的方法
  改变高校贫困生思想贫困的状态,必须将改变扶持贫困生的方法放在首位。就以往高校扶持贫困生的方法而言,不是采用“未曾谋面”的冷淡式扶持,就是采用“全民皆知”的炒作式扶持,这两种扶持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存在依赖性思想,或是自卑心理,这显然不利于贫困生思想脱贫。为此,高校在扶持贫困生的方法上要逐步改进,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来进行:
  第一种,专门为之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这种扶持的方式是间接扶持贫困生的方法之一。在扶持高校贫困生的过程中,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又能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让贫困生意识到通过自己努力劳动、工作可以摆脱贫困状态,进而帮助学生在思想层面走出贫困。第二种,组织爱心关怀活动,这一种扶持方式是人文关怀的一种表现。在扶持高校贫困生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同学、教师、辅导员、校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真心关怀。组织爱心关怀活动,是让贫困生感受到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为他们改变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能够体会到为什么要帮助自己,自己以后也有义务帮助别人,要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贫困生在接受各方扶持的过程中,能够心存感激、奋发图强。第三种,鼓励式扶持,这种扶持方式是从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方面着手的方式。在扶持高校贫困生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鼓励式的扶持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越挫越勇的脱贫意识,在学习成绩上要保持奋勇争先的心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勤工助学、自主创业等方式,取得各方面的成功,建立脱贫的自信心,从而有利于贫困生长期的、可持续进步。
  (二)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扶贫引导工作
  在帮助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的过程中,高校必须加强贫困生的扶贫引导工作,通过多种教育引导工作,让高校贫困生能够明白他人帮助自己并非理所应当,而自己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助他人是自身的义务所在,只有贫困生能够保持这样的想法,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引导贫困生形成这一思想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开发教育引导载体则是最为理想的选择之一。教育引导载体的开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第一,高校社团。高校社团应该作为贫困生思想脱贫教育的主要载体,各个社团在开展实践活动中,加强团结贫困生的交流,确保高校贫困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人关心、帮助自己是一种关爱,不是义务所在,而自己也要有相应的付出来回报社会。第二,院系党委和团委。院系党委、团委应该作为高校贫困生扶贫引导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之一,院系党委、团委在每一学期的某个阶段开展各主题实践活动,或者文艺汇演活动,帮助高校贫困生筹集帮扶资金的同时,还为贫困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以保障学生不会以被资助者的身份自居,而是以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心理接受帮扶,避免贫困生“理所当然”接受扶持的思想产生。第三,在“第二”“第三”课堂中开展扶贫引导工作。众所周知,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是以实践教育、远程教育方式为主的教育引导活动,能够为学生思想、心理的改变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在贫困生思想脱贫的过程中,也可以积极通过第二和第三课堂进行扶贫引导,将其教育载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建立一条新的引导之路。
  (三)注意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从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社会文化已经迈向了多元发展,高校作为学校与社会相互衔接的部分,向来素有“小社会”之称,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夹杂着各种价值观,良莠不齐,而对于贫困生而言,自身在经济条件上本就处于贫困状态,加之在价值观念上假如过于追求拜金利己主义,那么必然会加重贫困生在思想上的贫困,进而导致贫困生在貧困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为此,高校在帮助贫困生解决思想贫困问题上,必须注重贫困生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只有正确树立并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贫困生才能为改变现实的生活状况而付出不懈努力。具体操作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第一,要改变原有的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原有的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高校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与非贫困生几乎没有差异。因此,高校应该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指导贫困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意识到现在所处于的贫困状态只是暂时的,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是能够改变这一状态的。第二,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更进一步地帮助贫困生认识到自己在走人社会后应该履行哪些义务,承担哪些责任。在改变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针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让贫困生能够意识到自己走向社会应该在哪些方面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引导学生意识到在专业领域不断付出努力,发挥出自己应该发挥的作用就是回报社会,就是自己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激发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斗志,进而引导贫困生走出思想贫困的境遇。
  结论
  帮助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并非易事,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又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从多个方面积极作出努力,还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出更多的经验教训方能实现。在本文所提出的研究观点中,依然还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结合实践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与建议,为高校贫困生能够走出思想贫困的境遇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3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