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与实践:职业教育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逻辑和现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化自信的要求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变得更加迫切,但是既有的传承理念与实践方式难以触及人们的现代生活,使得文化遗产的传承缺乏动力和持续性。职业教育在文化产业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之间发挥了桥梁作用,这使得职业教育具备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逻辑可能,而贵州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的成功实践已经表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在融入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都具有现实可行性。因此,职业教育能够将文化遗产纳入现代生产生活,为构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体系提供思路。
[关键词]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职业教育;传承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1-003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1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文化自信的要求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变得更加迫切。文化遗产的既有保护方式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这些方式甚少触及人们的现代生活,而脱离当前生活,正是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困境的核心。因此,本文提出了职业教育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方式,这一方式不仅具备逻辑可能性,也兼具现实可行性。
一、可能性:职业教育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逻辑
从逻辑上来说,职业教育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方式是可能的,这不仅因为“教育”与“传承”本质上的一致性,还因为职业教育能够成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产业之间的桥梁,为民族民间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另一种可能性。
(一)教育是人类传承知识与文化的基本方式。从本质上看,传承和教育是同一个实践领域。所谓传承,不过是在代与代之间实现某种知识的传递;而所谓教育,就是一个知识的掌握者向缺乏此类知识的人传递知识的过程。如果文化可以被看成一種知识,那么传承和教育同属于文化的传递过程。因此,传承与教育二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如果说文化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统传承方式得以传递,那么同样可以认为文化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的形式得到传递,而且,由于现代社会对于现代教育形式的依赖,更可以肯定现代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在各种教育形式中,职业教育是最为经世致用的现代教育形式,它直接为受教对象提供其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及职业规范等。对于社会而言,职业教育直接为社会提供各个行业的高技能产业工人。当前,随着文化产业不断繁荣,其对于文化产业工人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教育对于文化产业的价值也就日益明显,它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价值也就随之显现了出来,因为基于文化产业的需要,它将尽可能培养出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作为一种全日制教育形式,职业教育在培养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时,不仅能够培养传承人对文化遗产的表现能力,还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将文化遗产的内涵内化于传承人的心中,尤其是能够通过教育规范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职业道德,使其真正掌握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理念,以避免在今后的实践中完全以经济利益为目标,抛弃文化遗产的其他价值。
(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地方文化遗产。首先考虑到职业教育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价值,是因为我们同时也看到了文化遗产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好发展,但是,职业教育的文化育人资源严重不足。在职业教育中置入地方文化遗产的教育,这不仅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开辟了一些路径,同时为职业教育的文化育人提供了素材。
因此,通过现代职业教育,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够从传统方式走向现代方式,而处于现代社会中的文化遗产,也只有寻求一种现代性的传承方式才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二、现实性:职业教育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当下实践
2013年,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和国家民委联合颁发了《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这一意见很快得到地方的响应,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教育厅、文化厅、民宗委根据贵州省情实际,制定了《贵州省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实施办法》。随后,各职业院校发挥自身优势,投入到传承和创新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实践中。其实践方式包括:
(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融入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对于职业院校而言,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当然也就直接关乎职业院校的发展前景。因此,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融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传承和创新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核心环节。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于其幼儿师范教育的专业特色,很好地将地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融入到自身的专业建设中,他们组建了民族舞蹈、剪纸艺术、民族歌谣(土家族儿歌)、箫笛制作等民族民间文化教学团队,同时以必修或者选修的形式开设了民族民间文化特色课程20多门,出版了《苗族民间文学》《贵州土家族儿歌选》等民族民间文化特色课程教材。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尝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校在建校之初就建立了民族文化传承中心,后又在深度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与北京唐人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通过挖掘黔南民族文化资源,共同开设了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专门致力于培养旅游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人才。同样把民族民间文化与现代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结合起来的还有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此外,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将民族民间文化引入专业建设的特色更加鲜明,该校引入贵州苗族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贵州苗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学结合起来,建立了贵州苗族医药专科专业。
(二)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融入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当前,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整体趋于贫弱,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教育对现代产业发展的意义,鼓励、支持成立了大批新的职业院校,对于这些院校而言,民族民间文化无疑可以成为其校园文化建设中可资借鉴的元素之一。对于那些立足于民族地区的民族类职业院校,将地方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这不仅是其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职业院校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的必然要求。例如,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特色中提炼出了“民族性”,基于这一属性,民族民间文化自然地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与之类似的,还有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其办学特色凝练为“师范性、地方性、应用性”,其中,“地方性”显示了其立足于地方并服务地方的宗旨。因此,铜仁幼专将思南花灯舞、土家摆手舞、土家金钱杆、手工剪纸艺术、土家儿歌弹唱等地方民族民间文化融人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纳入学生的文化生活,将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艺术纳入学校大课间活动。此外,贵阳护理职业学院的苗药种植园、苗药标本室、药用植物蜡叶标本走廊等也是将民族民间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做法;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内扎设摊坛,展示傩堂戏场所及傩文化场域,引人傩戏展演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自觉传承着地方傩文化;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长衫龙”引进校园等,都利用地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打造校园文化。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在传承和创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可行性,其主要路径在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融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职业教育:探索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体系
贵州省盛华职业学院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已是职业教育传承和创新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典型,它的成绩,在于它确实在职业教育、文化遗产、现代产业三者之间找到了契合点。该校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不仅是职业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合作的产物,也是文化创意产业与地方文化遗产深度合作的产物;而扎根于地方的职业教育,正是嫁接文化创意产业和地方文化遗产的桥梁。
事实上,贵州省职业教育传承和创新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实践已经为我们初步构建了一个关于文化遗产传承的体系。既有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未能触及文化遗产传承的本质—社会性。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将文化产业和职业教育这两个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领域引入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实践之中,进而构建起了文化遗产的现代性传承体系:文化产业为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现代实践方式,而职业教育则为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职业规范。
但是,与许多批判文化产业的研究一样,本文也同样对文化产业对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有所疑虑。这种过度开发主要表现于两种层面:一是文化产业的无限媚俗,以至于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日趋耗竭;二是文化产业的过度工业化、标准化、机械化,可能最终导致源于文化遗产的文化产品脱离人而存在,再一次使得文化遗产脱离人的日常生活,并不断消解文化遗产所应具有的创造力。但是,无论哪一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行业规范,在以文化遗产为基本资源的文化产业规范中,不断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科学理念融入行业规范体系,并在以职业教育为主要形式的传承人培育中加强职业道德与行业规范的教育,文化产业与职业教育依然不失为文化遗产现代性传承实践的有效路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3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