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层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应用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視,中职学校规模越来越大,中职教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来源广泛,学生学习基础差别较大,如何对这些不同背景,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分层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分层教学法的基本理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特点、分层次教学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影响、推进中职计算机分层教学的措施等方面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分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关键词:中职 分层教学 教学改革 计算机
  近年来,分层教学模式逐步被各类学校、各专业采用,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中职学校学生生源越来越广泛,有没有读完初中的大龄学生,有没有考上高中中初中毕业生,有社会就业后再学习的,有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员进修的。这些“学生”文化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性格多样,经历多样,年龄相差较大。如何让学生在尽量小的学习难度下,有最大的进步。既要让“后进生”“吃得好”又能让“好学生”“吃的饱”。这要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进行分层分类,实施分层教学。[1]
  一、分层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分层教学法又称分层次教学法,这种方法早在1916年已经在美国探索应用。当时,美国学校中有大量的移民儿童,这些儿童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性。如何能够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给这些有较大差异的学生实施好教育教学,同时能够尽量地经济化,节省成本。美国教育者经过探索,认为应该按照文化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分类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当时美国取得了较大成功。后来,这种教育观点逐步被美国其他领域教育接受,并得到进一步实践,在美国教育中取得了一定成绩。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我国教育领域开始接受并采用分层教学,并取得显著效果。[2]
  分层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前期已经达到的教学效果,和现实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接受能力、性格、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群体,对不同的群体进行有所区别的教育教学,最终实现每一群体的学生都能够进入更高层次的群体,在控制教学难度的基础上,都有较大的教学效果,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本质是认可学生个体现有差异的客观存在,尊重每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都有最大的进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和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分层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特点
  1.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差异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和后天影响。中职学校生源多样,有初中生,有社会青年,有进修的职工。学生生活的社会物质环境不同,受教育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这些构成了学生的后天影响因素。以郑州财经技师学院为例,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还有一部分已经在社会上工作一段了,他们发现学习计算机技术对个人收入和成长意义重大,又重新进入学校学习,还有一部分是退伍士兵培训、社会职工培训等。多样的生源,多样的经历,这些学生教育背景、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差别很大,给教学带来的很大的难度。
  2.用人单位对中职计算机专业需求多样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要求具有较高的动手能力。而用人单位在要求较高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根据企业的特点又有这样那样的特殊要求,同时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人才需求多样且分散。每个单位都需要计算机,而每个单位的计算机岗位要求层次又是不同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经营内容和管理模式千差万别,导致计算机人才需求表现出极强的个性化。有的只是简单的机房维护,有的是需要进行网络维护,有的需要组网,有的需要软件开发。要求不同,难度差别较大。人才培养集中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多样化给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了较高的难度。
  3.师资短缺与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矛盾
  中职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同时由于前些年中职学生规模较小,很多中职院校的师资也比较少。虽然近年来,中职规模不断增加,受编制和工资待遇影响,中职院校的很多教师是临时聘用或合同制。师资的不稳定,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成长进步。临聘教师或合同制教师,由于工资待遇和其他方面与编制教师有较大差别,使得在心理上缺少归属,会对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过程质量有一定的影响。而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或其他教学改革,需要教师更大的投入,无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部分教师会有抵触心理,或重形式忽视质量。可以说,中职计算机师资短缺及构成的不合理与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产生了矛盾。
  三、分层次教学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影响
  1.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分层次计算机教学将学生自身能力和感受作为教学方法、层次的重要选择依据。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性,关注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及身心发展需求。学生在分层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普遍的尊重,这与以往,“优等生”被重视,后进生被轻视,还被视为拉后腿不同。可以说,分层次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得到尊重,有利于学习整体进步,健康成长。
  2.促进计算机教学的不断创新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还要教会和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方法进行锻炼。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按照固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按部就班,以同一教学标准要求学生的思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伴随我国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化改革,中职计算机分层教学作为一种灵活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应落实好因材施教。
  3.促进教学相长和计算机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实施计算机课分层教学,无形中提高了中职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上课艺术性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增加责任感,又要拥有紧迫感,积极搜集和积累相关资料,接受更多的新信息、新方法,掌握新知识,熟悉新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艺术。分层次教学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内容。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知识,而且要从学生本阶段年龄特点出发,尽可能完善的照顾好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因此,中职计算机分层次教学不但是教学过程的重大变革,更多的是对于教师全面素养的综合提升。   四、推进中职计算机分层教学的措施
  1.分层教学前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
  在中职计算机分层次教学开展初期阶段,学生往往会因“标签效应”而产生一定的不适应感。在此过程中被划分到层次偏低教学小组的学生极有可能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如缺乏自信心、自卑及丧失学习兴趣等,这一效应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个阶段均有产生几率,且在初期表现较为显著。为了有效降低这一效应给学生学习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教师应主动、全面地为学生讲解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一学习过程,并以耐心、细致和热情的教学态度真诚帮助每位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
  2.分层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分层。分层的模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校主导的学生被动分层;二是遵循个人意愿的学生主动分层。学生自主分层,体现了学生参与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探索性,能够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意识。
  3.在课程设计上进行分层
  将对学生分层后,教师要在课程设计上进行分层。 其目的主要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例如,在计算机办公软件word教学中,對 word软件进行讲解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针对学生进行word高级排版教学, 教学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通过使用 word进行更高级更简便的操作。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同学,需要学习对word进行基础操作。如页面边距,添加艺术字、添加图片和表格等操作。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只需要对字体颜色、字号、行间距、进行学习,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就可以。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在对学生层次掌握清晰后,就可以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更能为学生创造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资源与环境。
  4.在教学活动上进行分层
  将学生与课程设计进行分层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教学活动上的分层。需要教师引起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时,不能因为学生层次不同而产生歧视心理,而是要一视同仁,让每名学生接受公平教育。在班级中,教师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一组,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只需要讲解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当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将本节课内容学习完毕后,则可以实行“传帮带”的良好传统,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适时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更能让同学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气氛。
  结语
  分层教学是中职计算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可以说是中职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教学策略,然而中职计算机分层教学的开展,目前尚没有形成定论的分层指标体系和教学方法技巧。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师,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不能死板硬套,要结合学校、学生、教师等各方面的情况灵活应用。应该正确认识分组教学法的价值,分析其在诸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技巧, 由此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得学生计算机素养得以不断提升。只有教师用心,视学生如孩子,利用科学的方法为指导,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爱军.分层教学发展与研究综述[J].成人教育,2011(08).
  [2]李维.中职计算机课程创新分组教学模式研究[J].福建电脑,2018,(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13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