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技巧和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教师想要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水平,要从本质上找到原因,让学生能够从内心真正的喜欢语文,在语文课上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体会到语文的魅力之处,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在上语文课时,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和内容找出最合理的方式,一堂语文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学生对这堂课的初步印象,所以语文老师不能够忽视课前导入的重要性。通过导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语文课变成学生最期待的课,让学生在上语文课的期间能够全神贯注在课堂之中,如果一堂课上完后,学生还没听够还想继续上课,这是一个教师最成功之处。语文课堂的成功,离不开课前导入,本文我将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希望能和更多的语文教师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提升语文课堂的质量和水平。
一、用民谣儿歌进行导入
很多文章带有地域特色,所以有相符合的民谣或者儿歌。这时候教师就要积极利用民谣和儿歌的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比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时,可以引用一些关于云的民谣,通过解释民谣来讲解云的知识,不仅可以学习到本篇文章的内容,同时也是和传统文化的一种联结。民谣老百姓所编写的一种社会生活经验。不仅学习到关于云的知识,更能了解云在人们心中重要意义,一堂课不仅仅是要学习文课本本身的内容,还要做到延伸,让学生体会到内容之外的更多东西。
二、用故事进行导入
很多文章与一些故事有相似之处,教师要选取有针对性的故事,通过讲述故事的方法,引出本篇文章将要学习的内容,发挥故事的感染力,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让学生可以从故事本身的含义延伸到即将学习的内容,本篇文章的学习打下基础,比如在学习蒲松龄狼这篇课文时,关于狼有很多的成语,比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通过这些成语故事来展示狼的狡猾,学生就会对狼的本性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通过故事进行课前导入,可以提升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对后面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三、营造情景进行导入
营造情景顾名思义就是在开展文章的学习时,让学生置身于文章的背景,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感受到与文章同样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情景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播放相关的视频和音乐,展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不一样的心里感受,而且采用这种新颖的上课方式,也会让学生全情地投入其中,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的。这种导入在现在运用的越来越广泛,由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情景导入的方式也在不断的进化。比如在学习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时,由于本篇文章的背景是《三国演义》,所以可以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让学生感受到那个时候群雄争霸的场景,然后通过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理解本篇文章要学习的内容,再对文章进行深刻的探讨,学生在这样的情景氛围中,心里的感受和平常的课堂是不一样的,理解你和专注力也会更高。
四、用音乐进行导入
音乐能够让一个人迅速投入到音乐的情感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课前导入采用音乐的形式,学生的内在情感就会很快被吸引出来,从而有了很高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本堂课有一个非常高的期待值,音乐导入的方式着重的是学生的心理感受,依靠的是和学生情感的共通,通过歌声向学生表达文章的内在含义,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明白我们即将要学习到的是哪種情感,特别是歌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就会形成巨大的感染力,拥有很强的力量,并且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比如在学习一些有关父母亲的文章时,就可以播放相关的歌曲,学生就能迅速从自己身上找到那种情感体验。这时候再去学习本篇文章,对文章的情感就会理解的更加深刻和透彻。
五、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导入
有些课文内容需要和同学们互动,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前和学生开展相关的游戏,通过游戏来告诉文章要学习的内容,传达其中的道理,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思维是连贯的。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就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分配不同的角色来展开表演。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会体会到皇帝的昏庸无能和大臣的愚昧无知以及小孩的天真善良。或者在学习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这一课时,可以开展一个诗朗诵的活动,通过对诗反复的诵读来体会其中的情感,同时也提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学生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这类课文时,就会充满兴趣,并且会更加着重其中的细节,学习效果也更加明显。
课前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化还有通过猜谜语、诗歌等导入方式,但导入方式要切合文章学习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采取最佳方案,同时不能够反复的使用某一个导入方式。虽然导入很重要,但毕竟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要把握好时间,不能过多的占用课堂时间,导入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情感共鸣。
总之,好的导入是课堂情感的开端,导入要做到目标明确,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让学生能迅速投入到课堂之中,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语文导入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我的经验和看法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希望其他老师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让我们共同为语文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1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