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人们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加的重视,在各学科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再局限于知识的灌输,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本文先围绕“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就其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内涵 实现路径
  “核心素养”这一话题的出现,为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全新的育人目标,在基础教育中,语文学科是其中的核心课程,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性质。该学科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上,比数学、物理等学科要更具优势。基于此,围绕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现路径进行探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了解其核心素养的内涵,那么就要从核心素养本身谈起。核心素养一定是最为普遍也是最为基础的素养,它与既成的“素质”不同,也与普适性能力有所不同,它是一种具有不断丰富、优化,具有生长力的立体式素养。核心素养内涵不仅重视知识,同时也重视能力,并且对态度非常的重视。而关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素养、(2)审美素养、(3)思维素养、(4)人文素养[1]。这四大素养基本包含了语文课程中教学目标,如要求学生在语言、文章、文学等方面获得知识。
  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就小学语文核素素养说说自己的看法,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之后,能够获得一些适应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或者品格。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性,另一个则是综合性。所谓“基础性”,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获得语言、文字、文学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语文学习来促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得到提升,并使得学生的“科学精神”得到增强。这样一来,也能够为学生今后学习更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奠定基础。至于“综合性”,则是基于“”基础性之上的综合语文素养,包括一些关键性的能力以及必备品质。如,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较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提升。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个性以及人格。
  二、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分析
  1.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校本化表达
  作为一种新的育人目标,要想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首先就得学校建构自己的模式,也就是在语文课程中,确定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研究出属于本学校的育人理念以及方向。那么在今后的发展中,学校需要对核心素养的知识、能力以及态度等加以规划,对其架构进行界定[2]。
  其次,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学校的育人目标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转化”。这个转化首先使内容上的转化,也就是基于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学校课程改革,这种转化并不是浅层次的转化,而是向着深度转化。例如,学校要明确课改的价值,然后以新课改所作出的规定来推动学校的教育转型。或者是以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为依据,响应新课改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人”置于课程的正中央。
  2.建立“一体多元”的课程结构框架
  在构建新课程结构之时,对语文课程的結构进行把握是其中的关键。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学科需要打破以往的灌输教学模式,要尽可能的实现“学科间”的联系,以及实现“学科内”的联系,提供语言、文章、文化等立体式的视野以及机会,继而在制定课程结构之时,实现“一体多元”的课程构架。所谓“一体”,其实就是指遵循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对课程进行统一而且正式的规划,通过该课程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而“多元”则是对“一体”的补充,指的是那些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通过这些特色课程,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
  3.实现课程的整合
  (1)学科内渗透式整合
  所谓学科内渗透式整合,指的是以单元整合优化的形式为基础,将语文学科内在的了逻辑关联进行联系,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子”课程,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在原来的单元基础上,根据原先的主题单元来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教学单元。此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也可以对不同的教材进行分析,进行跨越式的整合,这样就能够使内容体系变得更加的系统,使其目标变得更加的清晰[3]。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校就可以对原有的课程 进行调整,将其调整为以下几个模块教学,第一,拼音模块、第二,识字模块、第三,阅读模块等,这种层层推进的做法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为后期的语文学习做好了铺垫。
  (2)学科间的整合
  这种整合主要指的是以单元为基础,将多个学科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语文学科“孤立”的界限。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转化为素养。一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条基本路径:
  第一,以关联性的主题教学。语文、品德与社会等教学活动可以以单元为统领,以关联性为主题,从而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效整合。例如,在语文课程中,有涉及到民族命运的主题,有涉及到国家振兴的主体,而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也有爱国教育为主体的内容,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两个主体整合到一起来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挖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以综合性的内容来开展教学。这种主要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主题来展开教学的。也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之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升,使他们的情感价值观也得到有效的培养。
  结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还需要对学生的其他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而要在语文学科中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需要学校根据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去重新规划自己的课程体系;要实现课程的整合。如此一来,就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促进他们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晶云.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分析[J].科普童话,2019(12):5.
  [2]许兴艳.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新课程(小学),2018(12):50.
  [3]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12):81-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22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