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拓展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教育改革目标基础下,普遍学校增强了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其中效果最佳的就是拓展性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拓展 措施
一、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拓展阅读的重要性
拓展性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师教学中丰富对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锻炼学生原有的能力上,提升综合能力。教师结合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及新课改的背景下,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能力,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提高小學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实施拓展阅读的重要性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供来源。第二,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了解除了理论知识点以外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第三,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学到许多生僻的字或词,并且掌握字词的用法,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方式。第四,在拓展阅读中能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写作成绩。第五,学生在拓展阅读中,认识到更多优秀的作家、思想家和政治家等,丰富自身的情感。
教师在开展拓展阅读教学中,明确教学任务,创新教学方式,使教学效果能够取得意料之外的成绩,学生能够从拓展阅读中有收获。教师所开展的阅读活动,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趣味教学[2]的方式,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教师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表达自己对内容的见解,互相分享,给予学生交流的平台。
二、论述小学语文拓展性教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普遍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即教师一味的在台上讲解,认为只要完场教学任务,学生是否理解要依靠学生自主。教师按部就班的讲解是课文中的内容,要求学生简单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旨即可,这种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小学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减少了学习的兴趣。记得有一次,我在听一位老师上《灰雀》时就发现老师过多进行知识的补充,不断地地在讲,大段地应该由学生感悟的时间却没有,学生的阅读时间减少,导致学生对课文的深层内容缺乏理解,缺乏理解使学生无法感悟文字,体会课文,无法突破难点,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认知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当然整节课的效果也就差强人意了。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动脑去思考,阻碍了学生逻辑思维[3]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无法提高,不符合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
所以,造成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拓展性阅读效果不理想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教师方面在于,授课的过程中,忽略自身的引导作用,授课的方式古板陈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直线下降。认为定期参加深造与研讨课程学习没有必要甚至还浪费时间,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语文阅读知识是在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后进行迁移知识内容,许多教师没有合理的规划教学任务和提高专业技能的时间,致使知识迁移这一步骤被完全的忽略。学生的方面在于,不主动的参与到阅读环节中,只对自己感兴趣的阅读内容阅读,意志力不坚定,经常坚持不下去,阻碍了自身能力的发展。
三、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拓展性阅读的教学方法
1.从小学语文课本出发,进行拓展性阅读教学
教师根据小学阶段不同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不同,学习的差异性,有规划地制定相应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计划。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较小,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做到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都是通过各方面的权威学者精心选择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到文学阅读的价值意义,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准[4],减少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因此,教师在拓展阅读环节所选用的内容,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升,对语文阅读的学习有动力支撑。进行拓展阅读主要目的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主动的去拓展阅读。例如:在阅读《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给大象称体重,结合当时三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在多媒体上根据学生提出的工具,进行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然后推荐一些相关的需要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课外阅读篇目,这样学生会为了满足好奇心,主动的阅读课外篇目。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一切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受到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有限,所以直观的展示事物,才能吸引学生的好奇。教师根据这一特点,所推荐的需要选择故事性比较强,并且配备图画等色彩丰富的阅读书籍[5],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小学语文的报刊,报刊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许多不同的小故事,再加上一些图画,更加适合小学生阅读。
2.改善阅读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判断孩子是否得到了成功的教育,就在于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拓展阅读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然后做到坚持不懈的阅读。教师对拓展阅读有正确的认知,认清阅读拓展既要拓展阅读的方式和内容,还需要做到拓展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并且营造安静舒心的阅读环境,久而久之就能够吸引学生主动的参加到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提高注意力,对阅读的内容能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合理的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划分拓展阅读的时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学生阅读的内容是否符合课堂内容,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除了在课堂中拓展阅读,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去图书馆、书店等阅读书籍丰富的场所,能够在安静的环境氛围中,集中注意力。教师定期与家长沟通,督促家长检查学生是否定期坚持拓展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做到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3.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引用到其他学科教学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首要阶段,教学科目之间都是存在联系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引用其他学科的文化内容到课堂中。仅仅教授课本上的阅读内容,长时间的过程里,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但是引入其他学科丰富拓展语文阅读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将拓展阅读内容,回归生活
小学生处于思维能力在不断地完善,情感在不断的丰富阶段,所以语文教学要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情况。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人生百态,体验生活的价值,所以选择的拓展阅读内容要符合生活实际情况。
比如,在学习《秋天的图画》时,课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第二天课堂上讲述自己认为的属于秋天的元素。学生在放学的路上通过仔细的观察,会发现满地的黄树叶,公园里许多树已经结了果实。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秋天的照片,照片中能够体现农民伯伯已经开始收获粮食,体验秋收的喜悦,天空中的大雁已经开始排列成“人”字型,飞往南方等秋天气息。通过一系列的照片,学生能够从实际中真实地感受到秋天的到来,秋天的样子是金黄的,丰富学生的认识,感受到四季变化的不同。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真正的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三观[6],生活实际结合语文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热情。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实施拓展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库,提高阅读效果。教师根据课程标准,适当地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法,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拓展阅读的活动中。选择的拓展阅读内容需要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安静的阅读氛围,把握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全方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莫晓洁.小学语文阅读拓展教学有效性探索[J].读与写,2018,15(34):76.
[2]李幸銮.主题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散文百家(下),2018(12):53.
[3]毛成.多元指向的小学语文文本拓展策略[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8(8):41-43.
[4]陈五进.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J].中外交流,2018(42):194.
[5]李文舒.拓展小学语文阅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数码设计(下),2018(10):74-75.
[6]刘鸿峰.浅谈小学语文拓展性閱读训练[J].牡丹,2018(24):118-1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3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