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爱国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学校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主阵地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基地的价值,合理运用各种有效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国情怀;教育
  当前时期,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需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各科教学都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爱国教育渗透其中。对于语文而言,其是传情达意的重要工具,也是生命之声,更是文化的根基。在实际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培养,统一语文学科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对语文教学的内涵进行挖掘,进而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并进一步深化学科教学改革,这也是语文教师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课前准备,挖掘教育素材
  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之前,要求教师做好备课工作,对每篇课文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元素进行挖掘,充分利用各个教育点,抓住开展教学工作的契机。对于每篇课文中,所包含的能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包括段落、句子、字词等,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控制好爱国主义教育的节奏,把握教育契机。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长城和运河》一文时,其中就包含了很多可用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在进行该课文教学时,不仅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生字进行组词,同时要求学生了解与长城以及运河有关的史实,了解他们的特征,激发其爱国情怀。同时,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人间奇迹,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绽放学生心灵之花的目的。在教学时,教师要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学生会加深对长城与运河的了解,了解其宏伟壮观的景象,感叹祖国山河的壮丽,进而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怀。
  教师通过在课前精心准备,从而准确把握课文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与知识点等,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精心设计,进而更加自然地开展爱国教育,提升教育效果。
  研究文本,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在教学时,要想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将作者的体验内化为学生情感培养的素材,需要对作者创作的背景进行认真了解,激发学生对文本中情感的体验经历,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其中,要求教师对作者的生平经历与创作背景进行研究,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进而对作者当时创作的心态与情感等进行深切体会。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詹天佑》一文时,教师要抓住重点句子,开展课堂教学。比如“遇到困难,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这句话描述的是詹天佑不畏艰难的动力根源。原因在于这条铁路的意义非同寻常,这是中国自主修建的首条铁路,是民族气节的象征,铁路的质量与国家及民族声誉密切相关。如果铁路修的好,可以大大提升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这也体现出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为祖国荣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高尚情操。学生阅读时,也会感受其中的民族精神,也会为詹天佑感到骄傲,進而向其学习。
  通过研究课文的写作背景,能够挖掘出更多的教育素材,深化作者的创作意图与爱国情感,从中让学生深入感受这份情感,从而更好地落实爱国情感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把握课堂,渗透爱国主义
  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将爱国主义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其中。在很多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的,并给出非常高的赞美与评价,教师此时就可以开展爱祖国河山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在分析课文思想情感时,让学生从文本中去感受这份爱国激情,陶冶情操。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时,存在很多爱国教育元素。首先,南沙群岛本身的风光非常秀丽,可以用星罗棋布和碧波浩渺来形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也能感受南沙群岛的风光。其次,南沙群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但是却长期被菲律宾等国所觊觎,存在很多不安定因素。所以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上述两个方面为教学切入点,对学生爱祖国河山、爱南沙群岛的情怀进行教育,最终取得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效果。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把握好爱国主义教学的契机,掌握好教育方法,恰当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并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需要树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意识,为学生成长做好准备。在开展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时,要注重爱国情感的渗透,不断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印象,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更加有效地渗透爱国情怀,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进而达到预期的爱国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逄宗宝.浅谈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3(09).
  [2]姜金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3(13).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常乐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3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