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存在感”岂能靠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互联网+时代,站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美丽新世界的入口,人人都害怕被时代悄无声息地抛弃或遗忘,于是我们看到微信群里风起云涌,朋友圈里一切皆可晒,“说说空间”和微博分秒必争地高效刷屏,各种自拍照片、小视频充斥网络,点赞、评论互动乐此不疲……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存在感”这个词一夜即火。对于上述社会现象,有人说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視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可非议;有人说“为了获得认可,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存在感”;还有人说,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不会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航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其命题方向是符合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几个范畴的。材料由微信、微博等引出“存在感”这个话题,然后列举不同的人对“存在感”的不同看法,主要有三种: ①有人说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可非议;②有人说“为了获得认可,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存在感”;③“还有人说,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不会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这三种看法也可看作行文的三个角度,其境界高低一目了然:③>①>②。宜从第三个角度立意为好。另外,这三个角度实际就是相反的两个方面,一是刷“存在感”是一种追求,是个人的权利;另一种是“存在感”不需要“刷”。当然,也可综合辩证分析,即从“刷‘存在感’是个人的权利,但不要过分”的角度立意、行文,则更好。
  行文时注意通过材料的分析引出观点,使文章有针对性,论证要注意结合当下的时新素材进行分析。要防止出现如下写作误区:①立意行文不是围绕关键词“存在感”展开;②离开材料只谈“存在感”; ③文体没有偏向议论文,因为写作要求是“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表明写作内容必须是你针对“刷存在感”现象的独立思考,最好是写成议论文;④写作角度不明,写作要求是自选角度,文中已经列举了三种观点,但文题“你有什么思考”暗示考生不必拘泥于上述三种观点,考生可以赞同三种观点中的任意一种,也可有自己其他的独特看法,虽然写作空间较大,但不管怎么写,一定要有明确的角度,不能含糊其词;⑤列举过多,分析太浅,因为是自媒体时代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现象,学生不仅熟悉,而且在周围的同学、朋友或亲人当中就有鲜活的例子,所以写起来有话可说,但同时因过于熟悉,所以有可能出现用形象的语言、大量的篇幅记叙人们疯狂“刷存在感”的现象,而造成对此现象的思考过于肤浅,甚至造成详略不当或文体不明的问题。
  批阅实录
  存在感不是靠刷出来的
  “互联网+”的时代,不少自拍照片只为他人回眸一眼,不少小视频只为他人一笑,不少点赞互动只为证明自己的存在,然而真正的存在感来源于内心的强大与自信,来自内心的丰盈与充实,你关注或不关注,我的生活仍然精彩;回眸或不回眸,我依然跟随时代。
  人人都想被别人重视和认可,人的本能便是通过存在感来获取安全感,然而抛弃是非,博人眼球换来的存在感真的有意义吗?曾经有人说“我们始终在练习微笑,最终成了不敢哭的人”,为了他人的看法迷失了自我,也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自己内在的强大必会获得他人认可,而这份存在感是不会被时间磨灭,被浮躁掩埋,是真正深入人心的。
  人们不会忘记南仁东院士为“天眼”做出的巨大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信念。人们不会忘怀百岁已逝的杨绛先生,不会忘记被评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的一份淡定与从容。当王津等钟表修复师被奉为男神与女神时,证明了他们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而是人们主动被这种工匠精神所打动;当雷海为获得诗词大会胜利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用自己的强大、自己内心的富足刷出了存在感。所以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是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
  内心的丰盈充实,让这些“大国工匠”,这些“科学大师”在枯燥的工作中坚守,远离了现实社会的浮躁,择一事,专一心,终一生,并用自己的强大告诉了世界,曾经有一个伟大的人存在过,而非通过刷朋友圈。
  “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也许我们不会青史留名,也许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默默无闻的那一个,但是当我们认真地活过,我们的内心足够富足时,他人是否关注不过是云烟罢了。当网红少年为吸引眼球,从几十层楼上摔下时; 当网红姑娘猝死,观众漠不关心时;他们的存在获得的只不过是一声哀叹,其余的意义寥寥。本可创造无数奇迹的年轻生命何以如此不堪!原因在于自我的空虚。在他人眼前,只不过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丑,供人们取乐而已,如“凤姐”一般。
  “书读得太少,想得太多”,是我们希望证明自己存在的原因,在“说说空间”中晒照亦无不可,当我们内心丰富时,晒照只是用它来娱乐的,而不会迷失自我。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强大不是给人看的,内心的强大是自己的,生活的意义是活出来的。
  53分
  这个题目太口语化,如果改成“存在感岂能靠刷?”,一则加强了文采性,二则加强了语气,一举两得。
  把“来自”改为“来自于”,与上句“来源于”相照应,句式一致既朗朗上口,又显出文采。
  类比论证,有说服力。
  成分残缺,“是……的”是固定搭配,应在“掩埋”后加“的”字。
  “事”应改为“世”“,如此熟悉的名句,不应该出现明显失误或笔误,要加强作文的校对与修改。
  搭配不当,宜改为“获得诗词大会冠军时”。
  承接上文列举的事例加以概括推广,从正面论证了存在感不是靠“刷”,而是靠“丰盈充实”,有力地回应了中心论点,另外长短句的交叉运用,也使得句式错落有致。
  承接上文,从伟人过渡到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使之具有普遍意义,层层深入,进一步强调“认真活过”与“内心富足”的重要性,与中心论点一脉相承。
  从反面列举事例并精要剖析原因与影响,再次论证中心论点的重要性。
  结尾收束有力,更进一步分析“刷存在感”出现的原因,并强调“内心强大”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要活出生活的意义,道理论证鞭辟入里,呼应开头论点。
  尾  批
  文章开篇列举三种刷存在感的现象与原因,然后引出自己的观点:存在感来源于内心的强大与自信,来自于内心的丰盈与充实,针对性较强,立意的角度也较明确。然后全文围绕这一主旨,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对“刷存在感”出现的原因、弊端、补救措施等方面虽然都有所涉及,但体系不强,纵深不够,同时文中有些语言表达、引用等不够完美,请参考眉批和腰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5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