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德育教育,数学教师岂能袖手旁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常常因为显著的学科特点,被人忽略了它的德育价值。当新课改提出了新的价值取向后,许多数学教育者的理念发生了变化。数学中蕴含的科学观与人文观,是对中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最佳素材。本文从实践出发,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德育教育 渗透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3-0166-01
  新课标通过两方面对价值取向进行了定位:即人文观和科学观,正是这种全新的定位,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无论是人文观还是科学观,都特别强调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从特别强调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教学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精神文化的筑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提醒着广大数学教育者,应充分发挥数学学科优势,赋予新时期数学教学新的内涵,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拓展德育空间。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观和培养责任心等三个方面,对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进行了详细阐述。
  1.挖掘数学中的爱国主义
  新课程理念与传统理念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三维目标”的提出,而为了促使“三维目标”的实现,所有教材都做了一定的改进和调整。数学教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加入很多为数学文化知识内容,对一些数学人物与数学成就进行了较多介绍,这就给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所以我们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养成这种德育意识,在备课时应注重挖掘这些材料里蕴含的德育价值,结合数学知识对学生适度、适当的进行渗透。如,在让学生们认识“负数”时,如果理解不了負数的意义,仅凭小学时他们对“数”的认识,在面对老师提出的关于如何对温度计零下度数、收入和支出等进行表示这些问题时,就会觉得晦涩难懂。此时可以先将古代数学家在发现负数的过程中都历经了哪些艰苦的过程,而负数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实际的应用价值,以及负数的发明对数学整个发展有着怎样重大作用等等这些知识先进行介绍,然后指出中国是发现负数、使用负数最早的国家。
  2.借数学培养责任心
  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数学看似在德育教育方面并不占优势,但实则不然。数学知识体系中几乎每一章、每一节,即使每一个小的知识点都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如,刚开始接触应用题时,就可以把我国十八大后一些显著的数据设计成练习题,让学生们进行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到我国目前的一些实事现状和显著成就,并在这些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中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刻,加深他们对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于数学练习之中感受祖国的变化,增加责任感。同样在学习“统计”相关知识时,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时候,就从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帮助学生们分析,通过统计图中看逐年增加数量最明显的群体是哪个群体?是大学学历以上的人数,而逐年减少的数据则是小学学历的学生,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们对于从数学知识中剥离出现实问题的做法往往更感兴趣,对该类问题更能够产生思考的动力。通过认真的分析与思考,他们就会发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公民的文化素养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自己应该怎么做?这是无需教师多言就会闪现在学生们脑海中的一个问题。此时再将学生“拉回”到数学课堂,怎样通过知识的汲取增强自己的实力,从而为社会发展为国家富强发挥自己光热的使命感会由然而生。借数学一道小小的“例题”,就能够有效实施德育教育,这才应该是新时期数学教育者的一种新常态。
  3.于教学中渗透集体观
  实际上数学的美比任何一种美都令人着迷,早在几千年前的古代数学家们就有所感慨:哪里有数学,美就在哪里。数学的美表现在一种独特的秩序、和谐、对称、统一等方面。就象“圆”可以称之为最完美的平面图形,而圆的美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完全对称美,更重要的圆体现出一种“集体主义”的伟大精神。因为圆本身就是将很多零散的没有秩序的点,和谐对称按照统一规律将其进行排列最后形成一个封闭图形。将圆比喻成一个家庭最恰当不过,大家都有各自的作用和位置,但又共同遵守的一个规律,如果无法处理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成为脱离了圆之外的点,没有归属,不成体系。站在这样的角度赋予“圆”以新的意义,潜移默化的渗透集体观,是借数学实施德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在讲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就可以适当的对数学知识加以引申,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与社会之中,其实存在着很多这样的“坐标系”,每个在社会之中,就如同平面内的点,都有各自存在的位置,许多人想准确定位自己的位置,所以就会不停的寻找。而这个定位包括先天与后天,确定定位好坏与高低的能动因素就是后天,说明如果想找到真正适合的位置就要经历不断的努力。但仅凭个人努力而不会与他人合作的话,定位的过程就会显得艰难而漫长,只有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坐标系”,社会才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这样在“坐标系”的学习中,学生们学习到不仅仅是数学,而是人生。
  德育教育不分学科,更无关文理。在数学中有着很丰富素材,广阔的德育渠道,只要数学教育将德育教育当成自己“份内之事”加以重视,注重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和着意引导,德育教育同样能够在数学课堂绽放奇异之光。
  参考文献
  [1]宋桂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学苑教育,2013(04):93-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0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