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项目的高职产教融合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促进企业与产业发展,逐渐成为高职教育的重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高职教育中施行产教融合已成为当下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文章从产教融合谈起,分析了当前的产教融合情况,然后通过案例分析,对当前的产教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希望能对高职产教融合发展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产教融合;无人机项目;思考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行业也在朝着新的方向不断发展,将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有效结合,开展相应的校企合作成为当前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产教融合作为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基于此,文章借助实际案例,对基于无人机项目的高职产教融合发展展开了详细探究。
1 高職产教融合情况分析
随着职业院校培养的技术人才数量不断增加,且逐渐发展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因而使得职业教育备受关注。当前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及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产教融合的实施范围逐渐扩大,相应也有了一些新收获。虽然如此,但我们仍要看到,由于学校、学生、政府、企业在变革过程中间的立场、目的都存在较大差异,产教融合在实际发展阶段,各不同单位经常出现各种矛盾。学校对产教融合一味考虑学生进入企业,学生对产教融合的理解不到位,政府对产教融合的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没有充分参与到职业教育中,产教融合本身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不少缺陷,无法完全发挥作用。
1.1 产教融合层次较低
当前,虽然一些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了产教融合项目,但是层次仍然停留在低端水平。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在用人期间主要挑选质量较高的人才。这里的高质量人才主要是指学历较高的人才,由于忽视了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合作期间经常会出现矛盾。目前,从整体的产教融合工作来看,一些合作仍停在表面。例如,校企合作仍然集中在建立实训基地、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面。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中的技术型人才无论是技术还是素养都没能达到企业的要求,高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到位。另外,一些高职毕业生思想上没有转变,缺乏创新与技术模仿能力。
1.2 人才供需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虽然从事高新技术的人员在不断增多,但是当前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区域仍存在一定的高技术人才缺口。据相关数据报道,在人才需求上:2009~2010年,工业领域所需的新增技能人才数量约为200万,其中高技术人才数量近60万。从目前的人才需求分析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技术人才市场仍存在较大空缺,高级技术人员需求仍在不断增长,中级技工人才数量也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就人才供给情况可以看出,人才短缺及老化的情况十分明显。在职业教育中,学生数量逐渐呈现递减趋势。另外,职业教育自身仍存在转型困难与教育教学模式固化等问题。特别是对于各职业院校而言,其培养的人才往往难以快速适应企业对人才的各项要求,合格人才供不应求,导致企业常常出现用人难的情况。
1.3 企业缺乏参与热情
在高职教育与企业的产教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原因在于:(1)企业对于产教融合缺少一定的内在动力。当前,国内的产业转型关键在于从廉价劳动力转为依靠高科技与劳动者素质提高方面。企业在自身发展阶段,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对劳动者素质提升的帮助,对自身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因而对于职业教育所组织的活动没有动力。(2)对于产教融合,企业自身没有给出适于自身发展的战略合作方案。(3)职业院校很难保证其送入企业学习的学生能认真履行职责,同时为企业发展创造实际价值,因而很难与企业建立深层次发展关系。
2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2.1 改善教育质量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难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就业需求,一些高校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程与实际岗位并无关系。即使学生掌握了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由于实践操作能力较差,也很难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必要开展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早地感受社会实践,还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技能有清楚的认识。同时,利用产教融合,还可以拉近职业岗位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职业教师对学生应用技能的指导,学生就能不断完善自身技能,同时对自身的技能弱项开展针对性的突破,有助于学生提高整体的技能水平,避免学生在就业路上走弯路。
2.2 各个行业对技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应用要求较高
随着当前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对技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应用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后,对于员工整体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在高职院校办学期间有必要开展校企合作的模式,借助产教融合这种形式,优化教学课程,大力开展对学生的技能培训,以便让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早地适应实际岗位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3 产教融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目标
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技能,胜任未来工作岗位。当下的产教融合教学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校求学期间树立和明确自身目标。这种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勇于探索,同时可以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清楚的认知,再者,通过产教融合学生还可以在业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或者是需要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此外,学生在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后,还可以在相关动力的助推下,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同时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不断达到自身设定的标准。
2.4 产教融合有助于企业发展
开展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也是十分有益的,通过开展一定的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有助于企业在第一时间找到合作伙伴,另外,对于校内的优秀人才企业也可以邀请到内部为企业创造价值。此外,通过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还可以引来社会及政府部门的关注,这对于企业扩大发展规模,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3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实践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移动互联技术专业,工作任务是为企业培养不同类型的软件开发人才。随着当前高职教育认知的改变,当下已经建立了移动互联社团。校内专业教师与无锡微翼德米无人机系统科技公司合作联合开发了无人机地面控制软件系统。这次合作中无人机地面控制软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对地面的控制并开发相应的APP软件。在校企合作期间,企业主要提供无人机模型及相关技术,校方主要是参与实践,并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消防可以利用無人机模型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同时对无人机控制系统软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商业化发展模式。理解了商业发展模式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践教学。
这一项目建成后,校内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开展与无人机相关的实验研究,具体来说就是将其应用到当前的农业化生产实践中。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田间试验观测、农药洒水等,有助于引发学生兴趣,全力投入实际科研教学中来。而对于企业来说,也无需再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该项设备是否可投入实际应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所取得的不同成效。这对双方而言,都是有利的。
将无人机应用控制软件与农业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应用到当前的农药喷洒中,具有喷洒精准、高效节能、喷洒面积大、操作方便等优势。在高职院校中,通过建立移动互联社团,成立航模俱乐部,招募学生进行学习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无人机操控技术水平,最终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从而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校企双方合作的项目越多,在全市内产生的影响越大。在为大众普及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促进产教融合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
4 关于产教融合的思考
4.1 领军企业及先进企业应该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实际办学中,为了使产教融合更加经济合理,最佳办法是在学校所在的区域内选择相应的领军企业进行合作,同时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的特点,培养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点与职业院校自身的人才培养规以及就业特点息息相关。因此,实事求是,与实际结合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进行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的基点。文章中给出的企业与学校都是结合自身发展实情与时代潮流选择的项目合作,将无人机技术应用到当前的农产业发展中,不仅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还可以满足当下阶段农业植保技术需求,从而不断提高农业技术实力,优化实际产品性能。另外,这一模式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实际售后服务质量,促进国内农业的全面发展。在产教合作中,企业提供无人机控制原型与航模、平台设计方案等。
4.2 学校可以有条理地建设教师团队
借助产教融合,学校积极建设教师团队,可以提高自身的师资队伍水平,帮助学院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
4.3 产教融合是培养应用性与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聘请专业的科研团队、产业教授、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建立专业学生社团、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各项校企合作中来;另外,借助产教合作所提供的信息平台,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就业创新,从而向产品研发方面逐渐过渡,推动大学生创业热潮不断向前发展。
5 结语
为了响应十九大关于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各大院校正朝着产教融合的方向不断前进。为了促进产教融合的顺利进行,各大高职院校要对自身的教学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产教融合项目中来。相信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就业技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会大大提高,最终营造一个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高楚云.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高职产教融合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8(8):46-48.
[2]宋立娟,梅 媛,宗 泊,等.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1):102-103.
[3]潘玲珍.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59-1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5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