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旅游教育产教融合机制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职业院校、企业深层次合作是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融合的关键,也是有效解决人才资源供求矛盾的途径。学校和企业合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深层次合作的产教融合機制,应通过完善对校企合作各参与者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规章制度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当地政府对产业、教育融合的主导机制;建立各参与者在产业与教育融合中的利益共享机制;完善产业与教育融合的育人机制等,来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与企业真正对接融合。
  关键词:校企深层次合作;高职旅游教育;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5-0151-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企业合作形式、内容的不断发展,校企双方逐渐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学校、企业以本身的需求、目的为驱动探寻合作的依据。根据目前的调查,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流于表面、形式单一、法律法规不完善、机制缺乏、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校热企冷的现象突出;现行的专业教育模式与旅游产业发展对人才要求差异比较大,旅游企业缺乏对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校企文化融合不紧密,专业学生对旅游企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是比较低的,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质量提高,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经济转型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要建立的相适应校企深层次合作、产教融合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
  二、校企合作困惑剖析
  职业教育“五个对接”是职业院校、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目的,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只有通过学校、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产业与教育真正融合才能达到。高职旅游院校与企业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虽然当前也进行了一些合作,但是仅限于实习、实训方面,这与产业与教育融合的要求差距比较大。
  (一)合作的深度不够,表面化现象明显
  通过调查,校企合作主要表现在学生实习实训、专业建设指导、师资培训等方面。这几个方面的合作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学校为了专业发展、人才素质的提高,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愿望比较强烈;但是旅游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态度、行为并不是很积极,大部分旅游企业仅与学校在学生实习方面有一些合作。旅游行业企业真正参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开发、教学方法、师资建设和产学研等方面的并不是很多;甚至一些旅游企业只关注合作的短期利益,存在一定的认知偏见,只考虑与旅游院校合作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大小,不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由于校企合作的表面化,导致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很难形成,育人环境很难得到根本改善。
  (二)职业教育相关法制不完善,政府的运行职能有待加强
  在旅游院校与企业合作中,关于职业教育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对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各参与者的职责界定不是很明晰,尤其对各参与者在校企合作中的目的、内容、资源的配置、合作过程的管理、合作的实际效果与效益等方面的职责规定还不完善,缺乏约束、监督、激励、补偿机制。这就导致旅游企业从自身的利益角度来考量校企合作,其态度和行为比较冷淡。
  在合作的整个环节中,发挥各参与者的功能,必须通过政府的运行职能才能形成深层次合作。政府引导、鼓励和扶持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及管理机制尚不够完善,未能形成有效机制,[1]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深层次融合。校企合作涉及到多个参与者,如果没有专门的机构统一协调各参与者,校企合作只能是表面化、短期化。如果没有专门的机构从管理、制度、政策、财税、宣传、经费支持、指导等方面统一协调、规划校企合作,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也不可能实现高职旅游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运行职能和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因此,需要一个由政府牵头组成专门的机构与学校、行业、企业、财税、劳动等相关部门协调,如果仅仅依靠当地单一的某部门去推进校企合作,无法统一协调校企合作各方面的关系。
  (三)学校与企业合作过程、结果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对参与者的态度、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修正校企合作内容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之间的偏差,确保校企合作顺利运行。设计实施过程考核、结果考核指标体系,通过效果考核才能诊断出合作中存在问题、深入理解企业用人需求、评价校企育人收益。[2]如果缺失相关的考核评价制度,校企合作的效果就不能准确合理的判断,也不利于归纳出经验和教训,也不利于改进今后的校企合作。由于缺少社会的有效督导、评价,校企合作的参与者互相推诿自己应该承担的职责,增加了高职旅游校企合作的的潜在风险,这样很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有效解决旅游人才供需矛盾,因此一个完善的督导、评价机制对合作过程、结果的考核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全面的督导、评价机制,不仅包括对校企合作的目的、模式、内容、时间、各参与者态度与行为的评价,也包括校企合作短期和长期效果以及后续跟踪情况等的考察。
  三、建立完善的产业、教育相互融合机制
  建立完善的融合机制是协调校企合作各参与者之间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驱动力,也是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产教融合的运行保障。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深层次合作,要促使旅游院校与企业合作顺利进行,有必要设置完善的运行体系。发挥机制作用,使合作的范围、内容、模式更加符合旅游产业对职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使校企合作真正形成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使政府、社会、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对校企合作满意的职业教育运行体系。
  (一)完善对校企合作各参与者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规章制度的保障机制
  为了保障旅游院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法规上规范各参与者的行为和确定在合作过程中所应该承担的职责,详细的规定各参与者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实习实训、课程内容开发、教育科研等方面的职责;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相关的规章制度,当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校企合作情况制定相关的制度、政策、改善校企合作外部宏观环境,协调校企合作的内部环境。尤其是要按照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要求和高职旅游教育的规律,建立有利于促进本地校企深层次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制度保障体系。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尽可能减少对校企深层次合作的阻力和制约因素,推进高职旅游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产教融合。   (二)充分发挥当地政府对产业、教育融合的主导机制
  在旅游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中需要政府发挥引领全局的作用,从宏观上创造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有利环境,使各参与者优势在合作中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地方政府要创造校企合作良性运营的机制,这样才有利于深层次合作目标的实现,促进产教融合的形成;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关于校企合作相关制度、规划、政策等;面对不断变化着的环境因素,当地政府应该设置专门组织科学地分析对校企合作影响因素,及时制定对策,协调解决在合作各环节出现的一些疑惑,定期开展由旅游职业院校、旅游行业企业、相关的其他职能部门参加的关于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会议,诊断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制定制度、政策、税率等办法调控、管理、激励各参与者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政府还要制定相关奖惩体系、措施,保障在学校、企业合作中学生的基本权利。
  (三)建立各参与者在产业与教育融合中的利益共享机制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与行业企业对专业学生培养供给、人才需求、发展有着相同的互利共赢利益诉求,这是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依据。学校通过企业合作,培养的人才能够服务于地方旅游经济的需求,熟悉企业对专业人才规格要求,能够正确分析区域旅游业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变化特点,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等优势为区域旅游产业提供服务;旅游企业全方面的参与校企合作,能够使企业获得人才的制高点。企业才能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也有利于企业文化宣传和提高知名度,同时旅游企业可以获得当地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有利于旅游企业经营戰略的实现。通过整合学校、企业、行业的育人资源,充分利用合作资源,扩大、深化产教融合的利益基础,推动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产业的深层次合作。
  (四)完善产业与教育融合的育人机制
  各参与者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参与培养专业人才,努力形成一个产教融合的育人平台,必须建立一个由政府机构、学校、行业、企业等组成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各参与者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平台,各参与者都能够平等的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且各参与者在培养专业人才中都有平等的话语权,可以充分调动各参与者定期开展旅游市场、企业岗位群、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调研,并撰写出对专业人才培养有指导意义的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各参与者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研究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实习实训计划等,形成良好互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形成全面、过程性的人才考核体系,共同设计学校、企业文化结合的模式。
  四、结语
  通过建立校企深层次合作的产教融合机制,充分发挥各参与者的力量,通过不断完善合作的运行体系,构建深化产教融合的平台,促使各参与者在校企深层次合作中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营造产业与教育融合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合作运行环境顺畅,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与行业企业真正对接融合,通过各参与者共同培养,使专业学生真正成为行业企业的需要的人才,形成社会满意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袭艳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一以我国首批国家骨干院校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31.
  [2] 吴南中.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评价制度的价值、维度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6(11):10-14.
  [责任编辑:马 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82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