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主动生成,丰富材料式作文内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材料式作文指的是给学生一定的材料展开创作,材料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和提示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学生要在该材料的启发下展开写作,撰写相关话题的作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限,在完成这种材料式作文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普遍反映虽然能看懂题目中所给的材料,但是要在自己写作时选择限定范围内的写作内容,这一点难度很大。我在教学中尝试关注学生的生成情况,鼓励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取材料,并尝试运用到写作中,写出更精彩的材料式作文。
  一、找到榜样,分析提炼
  不少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给学生介绍著名作家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其声誉,促使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学生不仅将这些作家当成榜样,而且还分析其作品,从中得到提示,在分析提炼中积累写作内容。
  一次材料式作文的要求是写一篇游记,我发现不少学生对旅游感兴趣,但是写的时候却不知道该写什么好了。于是我给学生展示了《徐霞客游记》中的片段,并给学生介绍了徐霞客游历天下的经历,让学生将其作为榜样,并思考徐霞客怎样在游历天下的过程中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并将其加工成写作内容。学生有了这个榜样后就从中得到了启发,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写作中。学生发现徐霞客在描写景物时,不仅概括当地的风貌,而且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从中提炼出了写作的关键点,并在自己创作游记的过程中也尝试运用了这样的方法。有学生不仅写出了自己登山的经历,还写了登山过程中自己想要放弃,最后在老爷爷的鼓励下坚持到顶的经历,丰富了写作的内容。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写作动机对于学生写作生成有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因此在指导学生撰写材料式作文的过程中,我也尝试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我帮助学生找到榜样,然后鼓励学生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并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就从内因和外因上都给予学生强化,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二、课下拓展,捕捉体验
  不少学生不能写好材料式作文的原因是觉得没有材料可写。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展开课下扩展的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家务劳动、演讲辩论、调查访问等活动中。这样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磨练,捕捉自己的生活体验,并寻找有用的材料,丰富材料式作文的内容。
  一則文字材料式话题作文的内容是让学生写一次体验活动的经历,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若学生没有经历过该活动,则很难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因此我在教学中便组织学生展开课下拓展的活动,着重体验和感受。学生参与到了家务劳动中,并且用摄像的形式拍摄下了其中的关键点。在写作时,学生则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配合录像,有学生回忆起了自己第一次煮饭时火开得太大,结果蒸汽顶开了锅盖,弄得煤气灶上都是水,一直到晚上都没有点燃。虽然回忆到的是窘态,但是却也感受到了第一次做家务的欢乐,学生将自己的体验写进了作文中,让文章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
  在组织课下拓展活动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保持常常阅读和写作的好习惯。我鼓励学生从观察材料、勤于修改等方面做起,不但能促进学生写作内容的搜集和转化,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
  三、基于物象,流露真情
  不少学生的写作能力差,是因为在写作时没有写出真情实感。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限定的物象入手,尝试和其情感沟通,通过想象、联想的方式唤醒自己的生活体验。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写作,就能让学生写出更具有情感的作品,丰富写作材料。
  一则材料式作文给学生介绍了各种小动物,并提出动物是人的朋友,让学生写一篇文章,展现动物和人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激发写作动机,我给学生展示了各种小动物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哪一种更为可爱。此外,我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大家是否有过和动物相处的经历呢?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和它之间发生过怎样的事情呢?”我鼓励学生回忆小动物的样子,体会自己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然后将其写下来。由于学生内心的情感被唤醒,所以能更清晰地描写物象,同时在文字中体现出自己对小动物的真挚情感,提高写作的能力。
  由于材料式作文限定了写作内容,所以不少教师都会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怎样写好内容,体现写作技巧上,这样就忽略了让学生对材料进行情感解读,导致学生的作品出现缺乏真情实感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读懂材料,挖掘材料中所蕴藏的寓意,和作文对象进行情感沟通,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组织实践,正向迁移
  虽然教材中大多数材料式作文的内容都符合学生的生活情况,但是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其理解和参与的能力是有所不同的。我在教学中常常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让那些对该活动理解不深的学生也能获得启迪,这样就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了写作的内容,促使学生迁移。
  某材料式作文谈及了孩子帮父母做家务的内容,并提出要让学生写一件为父母做的事情,并写写自己对家人的情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班级中有的学生父母不在身边,而是在外地打工,几个月才能见一次。这样的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作文内容,因此我没有要求学生立刻写作,而是鼓励学生先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当再次见到父母时,为父母做一件事情。若是父母长期不在家,则尝试通过网络的形式向父母表达情感。在完成活动后再来写作,学生就有了更多的写作内容。有学生写了自己隔着手机给父母画像,和父母交流的经历,写出了在实践活动中的真情实感,这样就能起到动机迁移的效果,能将学生实践中的情感迁移到写作中来。
  学生有可能原本对材料式作文中所谈及的问题兴趣不大,但是在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所感悟,这样就起到了正向迁移的效果,能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
  材料式话题作文在小学语文写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不少学生没有看出习作内容的限定性,对所给的材料没有找对切入点,对关键的话题产生了误读,没有找到合适的辅助材料,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尝试围绕生成展开思考,尝试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学生理解怎样撰写材料式作文,丰富作文的内容,写出更精彩的作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6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