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的春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过年——山东人的生活情趣、民族记忆、文明累积,就在这喜庆团圆中,继续守候古法传统,在连接过去与未来中代代传承。在欢腾的年味里,自是少不了手艺人的精心雕琢。
日行月旋,又是一年。“以前只有过年才能买才能吃的东西,现在随时都能买到。以往都是回家过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行过年。”去年春节,知乎上这个有关“年味”的问题火了一把。
400多个回答中,无论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还是讲述小时候过年的故事,或是对“逼婚”的吐槽,大家的共识似乎并没有改变: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即使想要塑造年味,都已经不知道从何下手:不能放爆竹,不会剪窗花,剩下的,可能只有年年不变的春晚和盯着手机抢红包这两项“保留节目”了。
不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甘于接受这样的现实。年画、饽饽、门笺、糖瓜……无论工业化生产如何发达,从祖辈手上传下来的老手艺却不能丢,他们就是隐藏于民间的手艺人。
在山东,每一门手工技艺的背后,都蕴藏着手艺人的心血和智慧;每一个精美绝伦的瞬间,都凝固着岁月与人生的感悟和历练。
曾经,手艺人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对手艺人的认识也更日常,更直观。衣服需要裁剪,家具需要打造,锅钵需要补缀……造物主把灵气更多地吹人手艺人的手指,他们就凭借雙手,做漂亮衣服,缝精巧布包,剪美丽窗花,还能用块泥团儿,捏出似能呼吸的小猫小狗,只需一把削笔刀,就能将木头刻成人像,让白萝卜开出月季花……人们通过对自然的积蓄和不辞辛苦的劳作,获得了不同的收获,而这些收获在一年中的春节期间,得以充分呈现;与此同时,那些家传的手艺,已不单单是为了复原记忆,更是文化的传承。
过年——山东人的生活情趣、民族记忆、文明累积,就在这喜庆团圆中,继续守候古法传统,在打开去路和来年中代代传承。在欢腾的年味里,自是少不了手艺人的精心雕琢。
中国人敬惜字纸,在红纸上写上黑字,犹如请来神灵保佑。简单而朴实美好的期盼,通过手写春联来传达心愿,这是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人们内心的一种真切表达。而这种表达,却不仅限于春联,年画、窗花、门笺同样是山东人对于春节另一种独特的诗意体现,当它们映衬于冰天雪地之间,温暖的是山东人的内心。
一年又一年就这样过去了,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手艺人仍坚守内心的原则,专注于宁静的光阴岁月。他们的双手里,是中国年的温度。一把小刀,一双巧手,揉搓压拍之间,色彩斑斓的花饽饽、丝丝甜蜜的糖瓜、栩栩如生的生肖面塑、线条硬朗的年节泥塑在指尖生花,无论是馈赠亲友,还是祈祷祭奠,它们都是山东人春节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手艺,关乎传承与生存。手艺人都属于天赋异禀的能工巧匠,他们靠着自己先天的悟性和后天的付出传承着技艺,手艺人这个称号带着些许世袭的意味,它传承着家族与民族的故事,也传承着无与伦比的手工技艺。当春节万家灯火闪烁,每一件手札花灯都带着手艺人的温度,点燃最具温情的年味。在今天的人看来,花灯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因为留住年味,也“点亮”了很多人关于年的一份久远的记忆。
在春节的历史长河中,有些手艺与文化正走得无声无息,“手艺人”这一称呼也离日常愈来愈远。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民间的家传手艺,就是对生活最原始的渴望。它们朴实,却是深藏的光华,承载了来自中国春节传承千年的温暖。
编辑/郭蓓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5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