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第五媒体”时代高校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以互联网世界为代表的“第五媒体”为人类的社会生活开启了新的时空,在这样一个快捷的互联网世界里,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行各业的领域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在高校教学工作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第五媒体”时代为背景,对高校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 “第五媒体” 教学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1“第五媒介”带给高校教学中的第一印象
  “第五媒介”的面世让高校教师从传统的粉笔模式中走了出来,一台电脑和一个数字化屏幕就可以生动的给学生勾画一段有故事画面的知识体系。学生从传统的抽象、枯燥的学习形式中转变直观的体验、体会所需的知识。正如翻转课堂。它打破了传统的媒介形式,在“第五媒体”的帮助下,真正的实现了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让课前预习变成更加真实与具体。使课堂的气氛变成更加和谐与活跃,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独立的表达、交流自己的意见,从而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所以,在我看来“第五媒介”它不仅仅是数字化的媒体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高校教师在课堂中的一把利刃,也同样是一种环境,一种生活的方式,它对我们的高校教学课堂有着显著的帮助。
  2“第五媒介”在高校教学方法的现状
  “第五媒介”是指区别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四种传统媒体,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基础,实现及时互动、及时共享、低成本的新型媒体,称为“第五媒体”。截止2017年12月,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7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97.5%。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85.7%,其中10-18岁年龄段的网民占20.4%,其中19-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为65.3%。
   传统高校主要重视教学内容,忽略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第五媒介”的面世加剧了高校教学对教学方法的重视度,但仍然存在以下两种情况:第一,青年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第五媒介”不得当,导致教学质量降低。第二,年龄偏大的教师完全放弃接受“第五媒介”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燥继续枯燥,所以只有把两种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达到教学目标。
  3“第五媒介”在高校教学方法中存在实际问题
  3.1“第五媒介”在高校教学方法中传统问题
  3.1.1以高校教学传统方法为主
  当下高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主,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课做笔记。因为高校教师长期以粉笔模式或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讲授,在面对“第五媒介”的加入高校教师表现出了“抗拒”的态度,使得“第五媒介”无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制作、传播和互动中起到实际的作用。
  3.1.2以高校教学传统课堂形式为主
  在高校教学中衡量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质量。教师因受传统思想和教学体系的限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占据绝对主动权,最常见的模式就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因为讲授的内容具体较强的基础系和系统系,让我们广大的学生不能及时参与到与课堂互动中。
  3.1.3以高校传统教学设计为主
  在高校的教学时空里,高校教师一般是以特定的时间、地点对学生进行讲授,因为上课时间、空间较为固定和限制,教师与外界的资源、设备上进行微调,缺乏在教学内容、资源、设备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在面对一些具体的专业课程时,单一化和灵活性的问题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高校教学的效果。
  3.2“第五媒介”在高校教学方法中新型问题
  3.2.1以“第五媒介”手段为主
  在高校青年教师运用“第五媒介”的手段较为单一,以教师视频、音频等手段为学生讲授的,起到了一定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但由于青年教师过分依赖“第五媒介”这种教学手段,导致教学中学生虽然课堂积极但最终学习的质量有着较差的效果。
  3.2.2以“第五媒介”范围为主
  现在MOOC学习模式在高校教师行业普及度已经蛮高,MOOC可以让学生线上观看视频,以作业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让所有想学习的人都参与进来,不仅可以在线上跟教师互动与交流,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考试,就可取得相关课程的证书。但是MOOC在实际运用的课程建设环节过于繁琐,不能以发散思维的本性出发,不够智能化,这是其一;现在MOOC的学生学习体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教师并不能通过学生的反馈数据提升自我,这是其二;MOOC课程虽然特色鲜明,但学生依旧无法做到全神贯注,会因周围的环境而影响学习,这是其三;MOOC教师使用人数还会继续上升,是否广泛的普及MOOC以及是否可以与学分挂钩。
  4“第五媒介”在高校教学方法中真实意义
  “第五媒介”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教学来讲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该以大数据、互联网的时代为背景,以人工智能的时代为蓝图,打造“第五媒介”新型教学模式,在即将问世的人工智能时代中抓“第五媒介”这个时代机遇,主动适应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构建共享的、开放式的、以学生为中心、个性的的高校教育教学系体系,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马思懿(1999.01-),女,汉族,陕西渭南人,本科,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图形创意课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课程体系、MOOC平台课程设计;胡玥(2000.0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心理学;罗艺雅(2000.04-),女,汉族,四川泸州人,本科,四川師范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经济法、心理学;宋雨晴(1998.11-),女,汉族,辽宁铁岭人,本科,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经济法、心理学。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8-0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7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