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基于核心素养下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建设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生想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离不开正确三观的引导。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初中道德与法治存在诸多问题等待解决,而且没有建立相应的教学策略,导致教学效果不如人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与核心素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随着视野的扩大与思想的成熟,他们的三观会逐渐成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借助核心素养以及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横贯、世界观、价值观,带着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陈旧,增加学习负担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理念依旧没有改变,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注重成绩,不关注过程。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时间用来划重点,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留给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由于观念的落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语文、英语等课程挤占上课时间。学生的作业没有针对性,多为理论知识,过于空洞乏味,导致学生在写作业时大多为敷衍态度,丧失了作业的复习和训练意义。
  1.2 教学氛围僵化,思想缺乏进步
  教师不能扭转思想,教学时没有框架与实例,教学过于随性,提问以及回答的方式存在落后问题,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存在思想僵化问题。教师在上课前,需要整理上课的素材,用丰富的素材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在课堂营造交流和合作的氛围,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教案和实例没有与时俱进,甚至是十几年前的老例子,缺乏时代感和趣味性,不能与时俱进。教师缺乏教学手段,不能采用分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 理论脱离实践,缺乏学习兴趣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脱离了实际生活,死记硬背的内容较多,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的提问方式过于刻板老套,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及时进行评判和褒奖。教师在上课时,大多在讲大道理,灌输心灵鸡汤,不能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亲生感受理论联系实践的效果。教师缺乏教学手段,只用板书等教学方式,不能将电子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让课堂变得多姿多彩,将案例直观立体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制定教案和针对性提问,丰富教学手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整理教案并设置针对性提问,在课堂中积极运用多媒体,将教学活动变得立体直观,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视频、音乐、图片、新闻等方式,与最新的时政信息相结合,提升教学与现实事件的结合程度。教师的教案可以参考网上搜索到的资源,提升需要有针对性,具有测试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引发思考的效果。教师的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并与时俱进,丰富教学的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珍爱生命》中,教师可以借助身患绝症却自强不息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故事主人公在生命即将走入尽头前的行为,带着父母旅游、买一件最爱的衣服、去广场看升旗仪式,制备一桌每餐与家人分享。学生可以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并且能随着主人公身体的一天天衰落,体会到生活的坚信与不易,并且能清晰的看到人类对命运的抗争。坚韧不拔、勇于奋斗、爱国爱家的形象,能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心中,提升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并能积极面对每一天。
  2.2 创设舒适的学习氛围,展开分组与思維训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借助分组和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从小事入手,借助提问的方式逐步推进课程,并且使用讨论的方式,给予学生以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发动大脑创新思维,最终得出答案,树立自信心。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使用活动的手段,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并且具备一定的竞争性,学生可以在游戏中,不断加深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比如,在《法不可违》中,教师可以进行分组活动,使用固定提问、抢答、判断题等方式,让小组进行对抗,判断相关行为是否违法,每答对所在小组一题得一分。同时,教师可以提出简答题和思考题,根据答案进行评分,最终得分高的小组获胜。在抢答题中,不仅能考验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加入了反应速度的考验,提升了游戏性。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可以与现实事件相结合,比如“某男子在行窃时,偷电动车电瓶触电身亡,电动车车主是否违法该罚,为什么?”学生可以对相关事件进行检索,并且在心里得出答案。
  2.3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联系实践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并且借助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磨砺。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捡垃圾活动,通过捡拾废品了解环境保护与人的品质,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幼儿园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与育儿的不易,从而让学生获得成长。教师的可以定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
  比如,带领学生前往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学生可以通过与老人交流,理解老人的生平故事,并且在剪指甲、打扫卫生中,树立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不仅学生获得了成长,老年人也得到了快乐,可以与年轻人交流,感染青春与活力。学生能通过社会实践,获得心灵上的成长,并逐渐树立正确的三观。
  3.结语
  初中是学生树立三观的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核心素养相结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手段、舒适的学习氛围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大幅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红梅.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 [J]. 瞭望,2019,2(25):77-78.
  [2] 刘红兰. 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命题策略探究 [J]. 新课程研究,2018,12(39):19-20.
  [3] 王戈朝.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J]. 学周刊,2018,10(26):55-56.
  [4] 于延河. 道德与法治课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阻力及解决 [J]. 品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7(21):47-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