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的读书故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从小,我应该算得上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那时候,看课外书是一件奢侈而又有点罪恶的事,父母更在意的是我有没有完成学校里的功课。于是,我只能偷着躲着的在被窝里,在点着3瓦电灯的厕所里,囫囵吞枣地看《红旗》《收获》《封神演义》《红楼梦》之类的书,以致于没上几年学就戴上了厚厚的眼镜片。
  上了初中,我开始接触到海峡对岸的金庸、三毛、席慕容的书。
  那时尚小,看金老爷子的书只能看出个热闹,满纸的离奇际遇、绝世武功、爱恨情仇。看三毛,除了惊艳于丰富多彩的沙漠奇闻,更向往的是她潇潇洒洒、孤身天涯的勇气。
  而席慕容用她的一支笔写青春、写爱情、写乡愁,写对于生命与时间的思考,一下就猛烈地击中了小女孩那颗敏感又困惑的心,常会读到心里疼痛,眼泪怔怔地落下来。
  她写: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她写: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她写:为了争得那些终必要丢弃的   我付出了  整整的一日啊整整的一生
  ……
  这些句子,像一根根温柔的刺扎进我心里,隐痛却又熨帖。八十年代的孩子是没有零花钱的,想要父母同意给点钱买“闲书”,难如登天。而这些爱进骨髓里的诗句,只能找出笔记本,一首一首、一笔一画地抄写下来,然后放在枕畔、桌前,时时拿出来慢慢咀嚼。
  《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几乎都是整本地抄。有时抄得累了,而喜欢的诗还有很多,书的主人又催着要,便会去苦苦央求同桌帮忙。于是我那个蓝色的笔记本上,至今依然留着同桌清隽的字体。他替我抄的是《时光九篇》。七年后,他因为车祸离世,这清隽的《时光九篇》,成了我怀念他的独特方式。
  现在,我的女儿已经不需要抄书了。在书店,她的眼睛扫向哪一本,我就会欢天喜地地立刻替她买下来。读书方便了,却不知道,她对书的热切是否也一如當年的我呢?
  感谢并怀念那些读书、抄书的日子,它让我更先于同龄人领略到了文字的美、生活的美,让我拥有一颗敏锐、温柔的心,一路走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