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德彪西的东方元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德彪西作品东方色彩形成的原因
  德彪西作品具有东方元素,本文主要认为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受音乐环境的影响,二是东方氛围的影响,本章将在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音乐环境的影响
  马拉美认为,象征派诗歌中不可以出现直白的词语,所有的意境都是隐藏起来的。暗示才是象征派诗歌最常用的手法,而不是白描,意境的描写要远远重要于环境的描写,这就需要作者极大地调动读者的想象能力,使得读者在短短的几行诗歌中体悟作者想表达的创作思想,从而达到创作目的。
  德彪西对马拉美作品的学习使他创作出的作品如同马拉美的作品样含幕委婉却充满暧昧,给人以无限的遐忍。他从不听从传统的音乐表现手法,而是大胆地运用音也的变化来表达他所想的浪漫和神秘,这种表现形式在西方是场新的挑战。然而在东方、在中国,这足一种司空见惯的表现手法。
  (二)东方氛围的影响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西方音乐艺术领域内发生了一场革命,拥有新潮忍想的音乐家们听从自己内心对狂热艺术的追求,努力打破传统,想给音乐界带来一股新的思潮。于是,在各种音乐思潮的冲山下,和声体系开始慢慢改变,不得不转向多元化发展。在他们看来,神秘而又未知的东方元素有一种奇特的美感
  德彪西推陈出新、融会贺通,吸取“东方元素”中与西方创作手法不同的音乐技法,并运用于自己的音乐创作中,随后创作出一批具有异困情调的作品。德彪西创作的灵感有很人一部分是来自于1889 年的巴黎力国博览会。在博览会上,德彪西被来自爪哇、中国等国风格迥异的东方音乐所吸引,这些充满了神秘感和历史感的音乐仿佛一只从东方飞来的神秘孔雀,色彩斑斓又绝美异常。淡化旋律、注重音乐表现形式以及结构的东方音乐带给德彪西很大的启迪,尤其是加美兰音乐。此外,德彪西对其他东方音乐元素的吸收也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一些端倪。
  二、德彪西音乐的东方元素特征
  (一)德彪西音乐东方元素的结构分析
  整个曲目中,多使用3/4节拍,分为三个曲段,这种谱曲方式可以将少女的头发的美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第一个乐段主要包括了三个乐句。首句共有七个小节,这一乐段的主要是铺垫作用。Ⅴ级分解和弦的使用使乐曲整体曲风更加的温和,同时结合低声部五拍半的休止,丰富了人物形象。在第三小节的创作中,作者打破了原有的和声运用形式,创新性的运用了IV到I级的变格终止。这样的作曲变化强调了和声的色彩效果。丰富的声调和音质的变化,增添了乐曲的朦胧感,更具有印象主义气质。从第五小节开始,乐曲的旋律开始变化,直到第六小节降E终止整个过程的音律转换将小姑娘的人物特点形象的表现了出来。为了丰富少女的形象,作者在第二乐句中增加新的编曲形式。在第八小节中的和弦配置一直持续到了第十小节。大量十六分音符的使用更是增加了整个乐曲的节奏感。曲子进行到第三乐句的第十四十五小节,五声性音阶在降C大调上就结束使用了。五声性音阶从最开始到第三句第十五小节过程中的使用,能够显示出低声部一直在使用降G调,这种表现形式让乐曲具有了朦胧的特点,使其更加贴合印象主义。
  (二)德彪西音乐东方气质的音响和音色分析
  表情术语和力度术语对整首乐曲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引导演奏者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也是作曲家的情感表现。为了突出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温柔、可爱的形象,本曲使用了大量强弱交替的力度术语标记,尤其是在第2、6、12、13、15等小节完美的借用弱力度术语,随着曲子的继续演奏,曲调力度逐渐增强,21小节为高潮部分。弱与强的持续交换,产生了一种柔中带强音乐感,将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情感变化完美突出。
  (三)德彪西音乐东方特点的节奏分析
  德彪西在创作《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时,就将这种浓浓中国风运用到其中。以五声化旋律主题为创作开端,整体旋律线条细腻流畅,曲调模糊朦胧、变幻莫测,给听众留下了浓浓的画面感。完全将西方的理性和浪漫色彩排除在外。
  1.五聲化旋律主题
  该曲主题采用五声化旋律,首先通过第1小节进行主题引出,以一种单纯形态的方式,该节旋律分为两个协和的三和弦,节奏分为四分音符外和前八后十六音符。动机小节的节奏简单,但需要连续两次演奏,才能引出更具东方音乐特色的五声化旋律之感。
  2.主题旋律的衍伸、发展
  在《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创作旋律的取材上,德彪西以节俭为原则,尤其是后续内容的每个旋律都带有主体旋律的节奏感,甚至有几句直接应用主题句的旋律,比如某节旋律中的移位、分裂、倒影等等。下面内容将对其一一解释比较。
  先将此曲进行不同节之间的划分,第1至4小节为第一乐句,第5至7小节为第二乐句,第8至11小节为第三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与主题旋律相重复是地方。比如第二乐句中后半拍和第三拍中,采用主题旋律中的音高材料内主题和弦的分解式。第三乐句是将主题旋律完美重复的利用。
  第12到15小节为第四乐句,其曲调起伏较前几段有明显变化,并且包含了一些新的曲调,但其中只能少许与主旨相关的旋律。例如突显主旨的乐句中后两小节的曲调以上调八度后是和第13小节的旋律重合的,第13小节的其余旋律则没有与主旨乐句的旋律太多的重合之处,但是每处旋律都彰显了音乐的主旨。例如第12小节的乐句是产生了明显的的反差的,由于其前后分别是8和16的节拍、旋律中蕴含的三个度、各角度的旋律转变重合、高音低音的组合等。
  第16到23小节为第五乐句,16到18小节同13小节一样,都是主题乐句的重复移位,但是与其不同之处是此处没有上调八度,并且依照主题乐句实行了持续的自由模进,次数为3的下行二度守调。直至第五小节后迎来的此首音乐的高潮,主要是通过对新旋律的添加以及对其的改变重复。
  第24到27小节为第六乐句,该段的特点是平缓、舒适的风格取代了前面乐句的紧张感,该段主要是对主旨旋律的改变重合。
  第28到32小节为第七乐句,该段旋律以升了八个度后的主旨旋律为主,但是对旋律后部分做出了改动,节奏的结合方法为三个四分的曲调。
  第33到39小节为第八乐句,其旋律基于第三乐句的第14小节的旋律,将该部分的旋律重复了两次。全曲终时用的同一四度的五声性调式上部分居于主和弦上的方式。
  三、德彪西的音乐价值
  德彪西作为把五声音阶引入西方并且取得巨大发展的作曲家,他是古代音乐文化尤其在东方的杰出人士和代表人士。德彪西在研究钢琴中运用五声音阶的音乐时,不仅是总结出其运用方式,还致力于让人们了解古代音乐中的五声音阶即使是放到现在的作曲技巧中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此外,我们自然而然的可以想到,德彪西需要将五声音阶原来的特点展现出来,所以他需要抛开现有的理论技巧去开创新的方式,直到他的创作风格成为了全新的音乐风向标,刺激了新型音乐的发展倾向。德彪西风格的形成,不可质疑的是五声音阶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却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重要的。
  结 语
  德彪西的作品中出其不意的使用了东方的五声音阶的模式,这也成为了他独特的德彪西风格,法国人将其称为“天才作曲家”,他还是20世纪中音乐创新时期与印象派思想的最杰出的作曲家。在对德彪西作品的钢琴演奏中,我深刻的意识到他的作品的核心魅力,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真实、自我、全部、永恒,他的作品是抽象、客观、部分、瞬时的,我们唯有依照某一个特殊的角度去欣赏他的作品,才能真切的感受到作品中的音乐意义,这其实也是对他的作品的尊重。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66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