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效话题在《道德与法治》课“探究与分享”模块中的运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探究与分享”是新教材教学活动的主体形式。本文主要阐述有效话题在“探究与分享”模块的运用的策略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课堂对话,提高课堂开放性。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设计的内容与问题中产生体验共鸣和思想冲突,同时展现自己的困惑与情感,探索行动策略,引领学生成长,落实教学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块;有效话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在教学形态上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由原来的文本式变成活动式。在新教材诸多教学模块中,“探究与分享”是教材活动的主体形式,它以思考、探究、表达、分享、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体验感悟、讨论深化和践行指导,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达成共识,引领其道德成长。
  一、《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探究与分享”模块的主要活动内容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探究与分享”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有指向性的活动内容。
  1.“思维拓展型”活动,主要侧重对他人观点或几种不同观点的思考与探讨;
  2.“体验反思型”活动,它强调活动内容必需能激发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
  3.“情境讨论型”活动,主要针对情境的内容进行探讨;
  4.“行为导向型”活动,主要侧重于行为和能力的锻炼。
  二、有效话题在“探究与分享”模块各个活动中的运用的策略
  有效话题,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谈论的主题,具有学科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话题一提出,围绕它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学生能在谈论中逐步建构起知识,从而逐步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探究与分享”作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核心模块,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话题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该模块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需要解读活动内容的指向性,针对不同的指向可以有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的话题也应有所不同。
  在实践过程中,课堂的话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中的运用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效话题在“思维拓展型”活动中的运用
  “思维拓展型”活动主要侧重对他人观点或几种不同观点的思考与探讨,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开放性。如,八年级的《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这一课内容,理论比较深,学生理解相对比较难,要精选一些材料让他们通过阅读、理解、讨论等提高认知。如,通过播放视频片段《厉害了我的国》导入,设置话题:①看了视频,你是否觉得自豪?是什么让你觉得自豪?②国家采取这些措施目的是什么?两个问题,让他们小组讨论,他们可以用已有的经验和对知识的理解进行讨论、思维碰撞,不断地提出意见、反驳、统一意见等,最后得出几个结论:国家利益有哪些?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有何关系?最后分享、展示,各个小组之间可能还有不同的意见,又如何求同存异,互相点评和老师的点拨。让模糊的知识逐渐清晰。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集体主义精神大大增强。
  2.有效话题在“体验反思型”活动中的运用
  “体验反思型”活动,它强调活动内容必需能激发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希望引导学生与自身生活经验展开有一定深度的对话,问题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例如,《网络改变世界》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情景:《我的一天》——周六,李娜的外婆生日,妈妈吩咐她准备蛋糕和一个小礼物送给外婆,而且让李娜晚饭前自己先到外婆家。但周末作业很多,李娜不想出。话题设置:①运用你的经验,帮李娜出出主意,让她既能完成作业又能轻松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②作业过程中,李娜遇到了困难,找谁帮忙解疑?
  这个情景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其参与的兴趣,学生自然就会迫不及待地“行动”了。第一个话题,学生自然会想到,不想出门,可以通过网购买礼物、订蛋糕,可以骑共享单车自己到外婆家等。第二个话题,学生会想到,通过微信、QQ与同学交流,或百度一下,解决自己遇到的学习的难題。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有些同学说,“在QQ传答案”或用“作业帮”等解题神器。这时,一场思维的碰撞就在所难免。这样做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学生会在辩论中生成具有主体性的“道德知识”,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好引导,把握和运用课堂上生活经验分享的广度与思想认识的深度。同时,另一个观点——“网络是把双刃剑”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
  3.有效话题在“情境讨论型”活动中的运用
  “情境讨论型”活动,主要针对情境的内容进行探讨,问题的设计要较为明确、具体、更多的指向性。如,《师生交往》这一课,通过视频《最美老师》的精彩片段作为情景(看视频之前提醒学生认真看,不放过任何细节),设计话题:①你喜欢这样的师生关系吗?为什么?②这种师生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针对视频中的细节,让学生通过探究、辩论,懂得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矛盾,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学会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4.有效话题在“行为导向型”活动中的运用
  “行为导向型”活动,主要侧重于行为和能力的锻炼,内容的设计要求学生通过行为的努力才能完成活动,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针对近几年出现中学生因遇挫折轻生的案例,如何在挫折中做到坚强面对,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上七年级《增强生命的韧性》这一课时,可以用《战狼二》的导演吴京的事迹,看榜样:吴京(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回顾吴京演艺生涯,遇到的挫折无数。全身缝针达到100多针,想想都感觉让人害怕:头:①八岁时候被棍子打过;②二十岁被枪戳伤过;③06年拍《黑拳》时脑震荡。眼睛:①拍《小李飞刀》右眼视网膜炸伤;②拍《战狼》眼部受伤。鼻子:①6岁时鼻梁断裂缝了5针;②17、19岁时被打断;③拍《醉猴》时又被打断一次。左手……
  设计两个问题问:①吴京的成功背后,大家知道他经历了多少失败和挫折吗?他又是如何看待这些挫折的?②对比吴京的事迹,我们遇到挫折时应该怎么做?
  对于这个案例,学生们会有很多的感慨和对吴京的敬佩,在心中会有榜样的作用,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会非常用心和积极探究,思维碰撞,更会反思、也会油然而生一种信念:我们的挫折对吴京来说根本就不是事!也会自然而然地去挖掘生命的力量和增强自己的韧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科素养自然而然形成。对以后在挫折中如何面对会有较清晰的应对方式(行动)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变化注重品德思维能力与行为能力培养,着重于引导教学过程的变革,更好地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参与性(活动内容化)。作为核心板块的“探究与分享”,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有效的话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处理好生活、知识、价值引领三者之间地关系。更能够让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学科素养得以实现。否则就会出现走回“旧路”,违背了新教材改革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冯斌.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主要特点及教学策略[S].人民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