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在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作用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研究“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提高三年级数学考试成绩中作用的研究,笔者对本校三年级学生进行该学习模式的教学;教学3个月后检验出实验组与控制组在试卷的概念理解题、直接计算题、看图探究题的成绩有显著差异,在应用题上的成绩则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三年级数学;学习模式;显著差异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意义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从形象向抽象急剧转变的过程。在三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基本具备理解知识点的思维水平,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联结所学的知识点赋予其意义来初步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且能够在老师指引下,为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同化点”,自己能够把老师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让自己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得以发生。即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可以多运用美国教育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接受”的学习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因此,研究该学习理论,对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以农村小学2018级的三年级(1)、(2)班为研究对象,笔者对“有意义接受”学习模式效果进行实证性的研究。在开始研究前,随机抽取这两个班的一次单元测试成绩及排名,检查其成绩与排名的一致性情况。由下面两图可见,三(1)班的总分略好于三(2)班,而三(2)班的排名略好于三(1)班,这两个班总分与排名的水平比较接近。
  2.分组及干预
  笔者安排三(1)班作为实验组,分别施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干预,三(2)班作为控制组。具体见表1。
  表1 分组及干预
  3.无关变量控制
  为做好无關变量的控制,三(1)班全体学生在本研究期间,除正常统一上课及考试外,将不再接受其它方式的数学教学训练,确保控制组和实验组只有是否接受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区别。
  4.研究工具
  本研究开展的工具,由期中和期末考试这两份试卷组成,每份试卷均符合三年级数学试卷标准,即都由概念理解题(27分)、直接计算题(25分)、看图探究题(18分)和应用题(30分)这四部分组成。
  5.前测过程
  本次研究过程的前测,是全校组织的单元考试。学校组织统一的流水改卷后,得到试题各部分的分数,用这些分数对试卷的概念理解题、直接计算题、看图探究题和应用题这四个部分进行显著性检验,见表2。
  表2 试题各部分分数和总分前测的差异性检验
  由表2可知,试卷的概念理解题、直接计算题、看图探究题和应用题这四个部分得分的P值都大于0.05,即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概念理解题、直接计算题、看图探究题和应用题这四个部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考试总分的P值也大于0.05,故可推测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试卷各部分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总的数学学习水平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可以开展本研究。
  6.实验过程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干预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每天的一到二数学课期间,由笔者对三(1)班实验组施加“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干预,由另外一个老师对三(2)班控制组施加常规教学模式干预。常规教学模式干预的教学过程一般是教师讲解例题,学生进行练习、作业,老师进行点评、批改,学习过程多为学生机械接受为主。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以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为理论指导进行教学,虽然是以老师讲解为主,但是注重引导学生有意义的接受,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数学教学。
  例如,在讲解概念时,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理解新概念与旧概念的异同,把新知识点的概念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并且,板书新旧知识层次分明的结构图,让学生更容易在头脑中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对新知识的有意义接受和保持;在直接计算时,精心选取例题,从旧题目过渡到新题目,在旧题目的基础上不断地添加新的因素,促使学生在计算的深度上,能够逐渐地进行计算题的同化、分化,从而对例题形成更精确的意义接受。看图探究题和应用题基本也遵循这样的理论,来指导老师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实施。
  7.后测过程
  以全校组织的1月份的期末考试为后测,以统一的流水改卷得到的数学成绩为后测数据。
  8.后测数据处理
  采用SPSS中文版本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
  9.结果检验
  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检验,详见下表3。
  表3 试题各部分分数和总分后测的差异性检验
  由表3可知,实验组比控制组的均值都有提高,其中概念理解题、直接计算题和看图探究题这三部分的P值都小于0.05,即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概念理解题、直接计算题和看图探究题这三个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这三部分的教学上有显著作用。
  在应用题部分,实验组比控制组的均值有提高,但P值为0.98,大于0.05,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数学应用题这一部分的教学上没有显著作用。
  三、结论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三年级学生在数学教学上实施三个月后,实验组比控制组的数学试卷各部分的平均分都有提高,其中,概念理解题、直接计算题和看图探究题这三部分的P值都小于0.05,即“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这三部分的教学上有显著作用,但在应用题部分的P值大于0.05,即“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数学应用题这一部分的教学上没有显著作用,没有显著作用的原因可能是干预时间不够长和练习不够充分,也可能是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在向抽象过程中转变,对于应用题,难以建立起具体的认知结构图,欠缺对应用题的内化等赋予“意义”的过程,所以应用题部分比较难提高。
  参考文献:
  [1]施铁如.学校教育研究导引——方法、思路与策略[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