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音乐活动中的“教学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音乐是幼儿园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分析了幼儿音乐活动中实践“教学做”的方法。
  幼儿 音乐活动 “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G 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4-0052-0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他强调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日常生活教育中以实践作为自己对教育家教育理论的理解。
  1.“教”是活动成功的前提
  虽说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但也不能忽视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一神”都支持、引导、激励着幼儿。恰当运用将皆大欢喜,相反则全盘皆输。在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很重要,应始终处于与孩子平等的界位上,话语的亲切、动作的柔和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调动了孩子的情绪,如在音乐教学活动《小雨点跳舞》之导入活动时,我利用幼儿熟悉的雨点滴落的音乐,与幼儿一起在音乐声中感受小雨点跳舞的欢快场景。在猜想“小雨点会在什么地方跳舞呢?”的交流中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犹如飞机的“引擎”将幼儿的情绪调动了起来。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活动中,我多次用眼神、手的抚摩、语言的表达来肯定、鼓励孩子,激励孩子学习的勇气。如在问到“我这里还有许多小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问号在说什么呢?”虽然孩子的回答是重复的,但我还是很肯定地说“你真会动脑筋。”瞬间,孩子的表情被定格在那里:即使我的回答和别人是一样的,但老师还是表扬了我。我一定要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答案。表情解释想法,想法激励行动。《小雨点跳舞》这首歌曲旋律非常好听,通过介绍彩虹唱歌以及小雨点跳舞来讲述发生的一系列好玩的故事。幼儿的回答丰富多彩,唱得也不亦乐乎。
  因此,教师的一句话不仅仅是肯定、鼓励一个幼儿,而是激励了所有的幼儿,使孩子充分发挥自我,将他们的“自我价值”在活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2.“学”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主动探索型的学习”,就是说,教师在活动中只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将以前的“牵引式学习”扭转成“自主学习”。但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教与学”之定位有所改变,同样教学手段的丰富与提高也能让幼儿学的轻松。同样在音乐活动《捏面人》中,教师如果将人机结合的教学思想融会贯通,那么活动的教学形式就会更加的丰富。所谓“人机结合”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适时、适合、适度”的有效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开展活动。因为“人机结合”能让幼儿在学习兴趣加以提高的基础上既而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例如音乐活动《捏面人》,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从欣赏老爷爷捏面人的视频及老爷爷的面人作品开始,一下子就引入了正题,同时激发了幼儿对老爷爷的喜爱敬佩之情,增强了幼儿的学习欲望。
  在教唱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唱歌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受自然美,自发的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让孩子轻松的学唱歌曲。如,在学唱歌曲《幸福拍手歌》前,首先播放歌曲让孩子们欣赏,很快吸引了幼儿,孩子们在表扬和鼓励下,信心大增,一下子对歌曲有了兴趣;一些平时不大表现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动中,和大家一起“疯”了起来。在进行唱歌教学活动时,我尝试让孩子们自由的拍手、拍腿,边拍边清唱歌曲,拥有节奏地拍打增强孩子们学唱的兴趣。教师的教学动作、眼神、语气等也是营造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要富于感染力,建立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才能让教学活动“活”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运用实践”这些都是古人经过长期的研究而得出的至理名言。想必它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我也相信它在幼儿教育中也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种互惠互利的空间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活动的当事人:幼儿与教师。作为青年教師在给孩子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钻研好每一节课,在今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仔细和深入的研究教材,从而更好的实施教学活动来不断提高自己!
  3.“做”是活动成功的正果
  陶行知有一个经典的教学论就是“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方法的原理是“为教而学”,可以把它简称为“教中学”,即“教也是一种做。”《小鸡出壳》的活动重点是探索小鸡出壳的动作,发展创造力。回想以往的教学模式:普遍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在短时间内看到孩子没有任何反应,教师就示范动作,然后让孩子模仿学习。但“小先生制”的运用之后的效果却“截然相反”。活动过程中,当教师提出问题“小鸡怎样才能从蛋壳里出来呢?”孩子们随即开动脑筋,细想各种办法。只因他们的羞于言表,“答案”只能“羞于内里”。因此,教师可改变教学模式,大胆采用“小先生制”,让先想出办法的幼儿到上面来表演给大家看,利用小班幼儿的“爱模仿”,让大家跟着“小先生”随着音乐节奏做,丰富自己的经验。教学策略的改变,孩子们的表演欲望被激发了,个个跃跃欲试。教师机会的给予,孩子大胆的尝试:“用爪子、用脚踢、用嘴巴啄、用屁股拱、跳一跳扭一扭……”各种孩子所谓的“奇思妙想”顺利出炉了。陶行知说过:“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那么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做”也就是创造性的体现了。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不仅是幼儿学习的摇篮,同样也是教师学习的摇篮。让我们在这同一个“摇篮”里“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葛瑜双.“教学做合一”在幼教中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