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堂呼唤充满活力的课堂的,作为新时期下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神奇和奥秘,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小学数学课堂从真正意义上活起来,改变以往的沉闷呢?本文将通过提出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的重要性,阐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和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的途径——营造和谐、民主的数学课堂、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材施教,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来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积极性;充满活力
  一、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那理想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的。随着数学教学课改的深入,新课堂是越来越呼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活力,因为只有让学生自主的数学课堂才能最大限度的去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大胆地质疑问难和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能力。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和目的,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的”。虽然新课改后,小学数学课堂的活力有改善的,但还是一部分的数学课堂还是缺乏活力的,因为还有一部分的老师还是没有很好的对师生的角色来定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导致了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缺乏“放”的意识——不敢放手让学生说、不敢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等,生怕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一点的错误,影响了教学的计划和进度,所以就把老师的绝对“权利”牢牢地抓在手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对老师养成依赖、唯师是从和对问题也会养成缺乏思考的习惯。那么,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会逐渐地缺失,如,语言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学课堂就会逐渐失去活力和生机。
  三、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的途径
  1.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如果能把和谐和民主带进小学数学课堂,让数学能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来学习,小学生的积极性会是大大的提高。特别是对于一些数学的学困生,如果你對他采取民主式的教学,在教学上走向这类学生乃至全班学生并多听听他对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或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不到位的原因等等,从而对症下药,和他并肩作战一起解决数学中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他就慢慢对数学产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一来,只要是班上的学生,包括学困生也会参与到教学中来,那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就会迎刃而解了。
  小学生常常会迸发出种种你所想象不到的问题,而这时,如果老师只是简单地应付或直接给其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活力的嫩芽就被扼杀了,在失去动脑这一有利契机的同时,学生就会形成“唯师是从”的保守思想。学生的活力也就随之丧失。而如果老师能给学生一个赞许的目光或用“你真是知识渊博的好孩子,你懂得比老师还多,老师有些羡慕了”“你的想法真有创意,你愿意进一步谈谈你的构思吗?”“你们都是有心的孩子,发现了生活中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等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学生,学生在这样民主、和谐课堂上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的浓度就会大大提高,那这样的数学课堂的活力还会少吗?这样的教学不但会对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会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这也是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的前提。
  2.创设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始终是贯彻着整个教学过程。因为创设有趣的的教学情境,能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了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从而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起始点和经验进行组织、创造,从而创设出有趣的教学情境。例如,设置游戏式情境教学、创设故事式的情境教学、设置悬念式的教学,等等,如果老师能利用这些情境,它可以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过程任意环节,这样就比老师“照本宣科”来得有趣,学生也会乐意地去参与教学,那数学课堂的活力就有了。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们作为教师可以好好地利用他们这一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游戏与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游戏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找最大公因数》找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时,笔者把班上的同学分成为了两组,笔者会出示这两个数的因数的卡片,让两组的学生来抢他们各自的因数,当笔者出示1,2,3,6这几个数,两组的学生会争着抢这些因数。这时,笔者就会再来提问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那就手到擒来了。这样的游戏式的教学情境,每个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而且知识的掌握会更加得透彻和形象,总比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来得有趣。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的情绪才会高涨起来,使原来比较枯燥的概念式教学有了生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使数学课堂具有灵性和活力。
  3.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学课程标准》也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对所需人才的指向,新课标也越来越强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的体现。如果教师能够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敢于探索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生活化。让数学课堂成为每个学生的课堂,而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或老师讲、(下转第27版)(上接第26版)学生听的课堂。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数学所具有的魅力,对其产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让小学数学课堂告别单调和枯燥,活力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小学生的好动和好奇的心理恰当的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来探索真理,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数学课堂成为每个人都能参与和思考课堂。如,在教学三年级《周长》时,可以带学生去操场量各种场地的周长,那么学生就会对周长这一概念理解得更透彻和深刻。通过一次一次这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会加强,教学效果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课堂上也会看到本属于他们自己活力。
  4.因材施教,讓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核心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的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是啊,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同的学生的性格、情感、生活的环境也是不同的。如果把教学当成是一个死板的套路,生搬硬套给每个学生,相信这样的数学课堂就会枯燥无味,学生也是教不好的。这就要求每个教育者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来设计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展示和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各类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由于小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语言组织的能力也是比较差的,作为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这一特性,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一些笼统或者大而泛的问题抛给学生来回答,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灵活的把问题细化,也就是把一个问题分解为多个小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让各类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如果教师直接出示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大部分的学生都可能会无从下手,即使优等生能够回答,那么老师就把展示的机会都给了优等生来展示。那么,这样的数学课堂是没办法活跃起来的。如果教师能把这个问题细化为以下5个小问题:
  (1)你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吗?(这个问题比较难应该让优等生的多名学生来回答,并操作演示);
  (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这个问题也应该叫几名后劲生来回答);
  (3)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让中等层次的多名学生来说一说);
  (4)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什么?(这个问题让中上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后,让中下层次的学生复述一遍);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这个问题让中下或者中等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而且多叫几名说一说)
  相信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像这样问题细化了,本来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或者没有学生能回答的问题,把它分解后,你看这样一整节课下来可以提问多少个学生啊,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数学课堂成为全班学生的数学课堂,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那么数学课堂会缺少活力吗?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结合数学课程理念用心的去打造适合自己班级的课堂,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多采取鼓励性的语言,及时的的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的都能有机会的展示自我、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上来,这样的数学课堂课堂自然而然的充满了活力,也会在教学效果上取得进步的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红.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J].考试周刊,2013(78):77.
  [2]刘晓丽.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创新活力[J].软件·教学,2013(10):36.
  [3]冯小梅.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J]读算写·教育导刊,2015(7):119.
  [4]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