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边远教学点应用现状及对策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学点地处边远农村地区,学生少、教师少、教育资源少、投入少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点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一定的投入,国家教育部专门针对教学点建设了数字教育资源,教学点如何更好地指導教学点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成为电化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点  数字教育资源应用  现状及对策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2012年实施,2013年项目设备落地应用,当初采用的是“卫星锅+数字卫星接收卡+大屏幕液晶电视”的接收和应用模式,一定程度上为教学点师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日渐呈现。
  一、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现状分析
  (1)教学点教育信息化基础薄弱,投入少、教师年龄老化、教育理念陈旧。农村边远教学点基本都为1-2个教师,他们年龄偏大,多数接近退休年龄。因为教学点教师严长期重缺乏,他们甚至连请假或生病的资格都没有,接受培训的机会少,教学理念得不到更新,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不敢用、不想用,最终导致不会用。
  (2)接收的物理设备较多,程序繁杂,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无法进行数据接收或使用。整个接收系统由天线系统、计算机数据接收系统、显示设备构成,教学点教师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比较差,维护能力更加薄弱,教育资源接收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无法使用。这也是他们不敢用、不愿意用的原因之一。
  (3)项目落地时,各地区教材版本差异较大,教材资源传输无法面面俱到。卫星传输的教材版本资源较少,教材版本不兼容,以至于有些课程资源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辛辛苦苦找来的同步课堂的视频画面又不够清晰,导致教师不想用,久而久之就不会用,最终导致设备闲置或损坏,项目设备和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效益没有得到发挥。
  二、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对策研究
  (1)依托精准扶贫和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加大农村边远地区教学点宽带网络建设和教育信息化投入。①目前,国家教育部在进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卫星传输的同时,也建设了数字教育资源网站,学校可通过互联网一键接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网站,可在线直接使用或下载后应用,大大简化了接收程序和工作,方便教师随时随堂使用。②通过对教学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为教学点购置多媒体触控一体机,没有了复杂的物理接收设备及相关设置,大大减轻了教学点教师的负担,解决了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过程中的接收难,维护难的问题。
  (2)大力提升教学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素养。①《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基本要求,即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二是发展要求,即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教学点老师计算机操作能力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几乎全无。为此,应加大对这些教师信息技术应能力培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责任、最终达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教材版本及课程资源丰富,版本涉及人教、语文S、北师大、西南师大等等,课程资源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安全等等,这些版本或课程资源正是学校急需的。通过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素养,教师才认识到把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能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活泼,还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的要求,何乐而不为?
  (3)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教学点课程实际建设本地教育资源库,丰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本地本区域教师的授课方式及特点,更符合教学点师生,建设本地教育资源库,把区域内教师所上的优秀课例分门别类地收录到资源库,形成一套小学1-3年级较为完备的课程资源,通过光盘、移动硬盘拷贝至教学点学校,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把资源推送至教学点班级。
  (4)打造信息技术服务队伍,保障教学点正常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信息与技术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日常使用多媒体触控一体机时难免会出现系统问题、软件应用及病毒问题。为使教学点正常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可探索以县级电化教育部门为主导,乡镇中心小学为核心,打造一支技术过硬、响应迅速的队伍,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笔者认为,若能做到以上四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将得到普及和提高,教学点的师生与城区学校师生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很大程度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缩小了城乡和校际差距,有力地推动义务教育均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3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