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新授课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农村小学数学的授课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探究性学习方式就是其中一种新授课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通过自主的实践活动去认识并获取知识和技能。但是在笔者的新授课探究教学环节中,却遇到了一些教学障碍,导致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落实不到位,没有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新授课探究性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并尝试提出提高其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获得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  高年级  数学教学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45-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一指导性文件提出教师要构建崭新的授课方式,引领学生自主产生质疑,并围绕着质疑的问题进行探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自主获取其中的知识和技能。這一新授课模式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满足了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强调学生要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进行自主性、个性化的探究学习。要保证数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就必须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和解题技能。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新授课探究性学习的现状
  根据纲要的要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激起其对数学学习的探究欲望,使其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但是在笔者执教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教学阻碍,导致数学教学效果尚未达到预期。归根结底,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过于担心学生没有理解自己所讲解的知识,采取了反复讲解的方式。而且教师在学生还没有充分思考和得出结论时,就已经直接言明结果。因此,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既不能有效记住知识,也很难形成应有的数学技能[1]。农村小学生具有认知面较窄的特征,也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若是不注重自主思考与探究,容易限制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虽然遵循课改与纲要的要求采用新授课方式,但是却依旧忽略了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自身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作用没有发挥到位,不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在课堂上很好动,并不懂得发挥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也不明白合作探究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最后,教师依旧没有完全摆脱固有的教学思维,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学习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还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导致新授课探究学习方式的教与学效果都受到影响。农村小学生多数处于被动地位,在没有受到引导的情况下,往往很难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意味着教师必须要重视改善当前探究性学习的现状。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新授课探究性学习的优化策略
  (一)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
  教师要转变自身过于形式化的教学方法,应该遵循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可以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教学过程有利于实现新时期的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的数学知识产生和思维发展的整个过程都具有意义。比如在小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中,不少学生都面临着一定的解题障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解题障碍,然后自主地寻找突破解题障碍的方法。例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道题:“有一商场出售电饭锅,原价是200元,在销售旺季的时候提价15%,后来在销售淡季的时候做促销活动,却降价了15%,请问这个电饭煲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自己难以抓住题目中的重点。教师可适当地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如何将文本描述转变成为数学描述?”当学生解决了这一问题,就相当于建立起了数学逻辑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应有的指导作用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学生是唯一的主体,同时也不能忽略自身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2]。为此,教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探究学习过程中。比如在小学六年级上册“圆柱的侧面积”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了这样的一道题:“某圆柱底面直径为0.5m,高为1.8m,请问它的侧面积为多少?”教师可以组织进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侧面包装纸的面积,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数学问题。教师可带领学生沿着圆柱的高剪开,展开的图形是一个长方形,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等相当于圆柱的什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从这一侧面剪开的图来求解圆柱侧面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解题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思维情感变化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学习情感变化等给予足够的关注,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疑问,才能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点拨,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3]。比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可引领学生使用一根细绳与长尺,对细绳的长度进行测量,然后予以记录。在这个基础上,将细绳连接形成一个圆,然后对这个圆的直径进行测量,并记录好数据。最后,学生可对细绳长度和这个圆的直径之间的比例关系,并推导圆的周长C=2πr这个计算公式。这一实验需要反复进行,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这一过程的学习,关注其思维情感变化,及时为学生点拨和释疑,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新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教学效果,则应该正视教学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廖红燕.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123-124.
  [2]詹茂堂.“问题驱动法”在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7(08):67-68.
  [3]方家培. 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