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元和韵,优势励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類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28-03
  一、课程背景与需求分析
  (一)课程背景
  容桂小学是街道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依据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建立起了“多元优势教育体系”,为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文件精神,我校又建立起了“多元优势体系”,以“容美立人”为校训,以“多元和韵,优势励人”为办学理念,在管理、德育、课程教学、科研等方面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继往开来,学校急需与大美育相适应的“课程”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于是与美育相适配的“和韵课程”应运而生。
  (二)需求分析
  1.改革趋势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地优秀文化的教育,呼唤学校内部的课程建设,学校的课改成为当务之急。
  2.学生发展的需求。学校教育要创设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要求学校必须丰富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3.智能“迁移”的作用。学生一项智能得到了弘扬和发展,将极大的树立其自信心,这时将产生智能的“迁移”作用,其它项智能将被激发,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集团发展的支持。作为育美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容桂小学将共享育美教育集团的品牌影响力,借助华师大课改实验校的推动力,拓展学校发展空间,拓宽师生成长道路,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二、课程理念与目标
  (一)理念系统
  对应学校的“多元和韵,优势励人”办学理念,学校的课程核心理念是“多元和,韵美童年”。
  办学理念阐释:
  “多元和韵、优势励人”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学校继承和发展多元优势教育的成果,同时紧扣美育精神,“多元和韵”培养多元和谐的美,“优势励人”是指以学生各自的优点、特长来激励自己不断成长。
  和韵课程阐释:
  容桂小学的“多元优势教育——和韵课程”的“和”指的是“和谐”;“韵”的本意是指“和谐的声音”即和谐而有节奏的悠扬之声。也指风度、风致,情趣,意味;亦指高尚、有品位、美丽之意。“和韵课程”指的是我校“多元优势教育的美育课程”。
  容桂小学的“多元优势教育——和韵课程”还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的整合:
  1.聚焦核心素养。为了适应国际趋势和国家要求,促进容桂小学学生的持续发展或终身发展。韵课程坚持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根本指向,促进儿童在面对自然和置身现代社会中具有良好的智力、身体、心理和个性自主,具有和谐人际交往、积极社群参与和友好的环境意识的能力。
  2.深化学校特色。韵课程的建构依托学校已有的特色项目,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英语特色教育等,但又需要进一步深化这些项目的教育内涵,整合韵美的要素,使其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综合性的作用。
  3.促进课程统整。根据教育部课改的精神,学校韵课程必须立足学校实际,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美”为要素,力求国家课程校本化,促进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整合,促进学校课程之间、学科之间的整合,促进学校课程和校外资源的整合。
  (二)育人目标与课程目标
  育人目标:培养悦纳自我、关爱社群、理解自然,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中国小公民。
  和韵课程实施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有趣而灵动的课堂。
  2.通过课改,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更快提高。
  3.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积极探索教师的角色意识,当好课堂的“导学”,而不是“演员”;研究课堂教学结构、流程,在学校总的指导思想下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4.形成科学的评价观和多元评价机制,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推动器,建立一套适合我校校情的评价体系。
  三、课程模块与结构
  (一)课程体系
  学校的和韵课程,以“人与自我的和谐——省——悟之韵”;“人与社会的和谐——群——谐之韵”;“人与自然的和谐——物——灵之韵”三大板块。
  (二)课程内容
  
  和韵课程按人的身心成长规律进行分类对应课程如下:
  拓展性选修课程简称为“一站、二网、十队、二十组”的社团活动课程。
  (三)课程活动节日化、主题化
  1.课程活动节日化。学校每学期原则上开展四节活动: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原则上每学期举办两节,每项节,可承包给每位教师或某几位教师,亦可承包给某个科组,由其设计方案和命名,并组织活动。
  2.课程活动主题化。有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有教务处和德育处和年级组共同组织实施。
  以上规划的校本课程,部分已编辑教材并实施,大部分教材仍未编辑,需要在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组织骨干教师,认真编写。经过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审核通过后,印刷成校本教材,从而不断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
  1.国家课程。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4)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并在六年级进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
  (5)学校开设英语课,起始年级为一年级。
  (6)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2.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1)根据国家与省规定,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与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型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与综合使用原则。
  (2)地方课程从《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的报导纲要(试行)》的通知(粤教基[2016]11号)中选取《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安全防范教育》、《心理健康》作为地方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
  (3)结合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印制的乡土教材《乡土音乐》,在四年级开展民间传统音乐的学习,《信息技术》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等。
  (4)根据学校特点和师资情况,学校在一年级每周开设一节武术课,一节器乐普及课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开设象棋课,三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开设围棋课。根据教育部要求小学生每人至少学会一门乐器的要求,学校在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钢片琴和尤克里里器乐课学习,三、四年级学习长笛、黑管,五、六年级小号、萨克斯。在此基礎上组建高档次的学校铜管乐团。
  (5)练习写字能培养孩子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可以逐渐免除学生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容易误事的恶习。为响应教育部书法进课堂的号召,学校重视书法写字训练,把它看作一门重要课程来抓。因此学校在一、二年级开设硬笔书法课;在此基础上,三、四、五年级加设毛笔书法课。
  (6)学校编辑每周一歌校本教材,并参与开发了顺德区乡土音乐地方教材(已经由省音乐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学校进行作息时间调整,实行长短课结合,上午每节课40分钟,下午每节课35分钟,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后,利用10分钟时间进行每周一歌训练。4:25开始至5:15为大课社团活动时间,学校目前开设了“一站、十队、二十组”的社团活动课程。
  3.精品课程。结合学校艺术特色建设,精心打造艺术类精品课程项目,形体、班级合唱、器乐课堂等。
  4.目标管理。
  (1)所有科目均须备课并体现书面教案再上课,可参考其他教师已有的教案,但必须体现其使用性。
  (2)备课时数以一学期应有课时计算,各种作业布置合计不少于上课时数。但语文、数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非考试科目,品德与社会、科学、心理健康等,不留书面作业。
  (3)以上措施通过教师评估考核实施。
  (二)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引导,建立、完善以教师、学生为主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课程的目标。
  1.学生评价。
  (1)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学习成绩等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记录,提倡鼓励性评价。   (2)探究型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最后以不同形式呈现学生学习的情况。
  (3)成果结合少先队开展的每月争章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达到标准者每月颁发一次“星贴纸”,汇总到20个“星贴纸”可到德育处更换一个学校吉祥物,换到了一对吉祥物“大容(男孩)、小桂(女孩)”获得者可在学生成长记录册的收获园内做记载,可做永久收藏。从而形成了我校你追我赶、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和正气的校风。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务处、德育处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考核。
  (4)任课教师设计“过程评价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以“优良,合格”作为最后的评价结果,登录《学生成长记录手册》。   (5)鼓励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注意积累,开展研究,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性、反映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五、课程保障与支持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定《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教务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二)经费保障
  学校管理,不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还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都需要必需的设备和经费上的支持。学校设立新课程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各室的建设、教师培训、课程实施开发等方面。
  (三)师资保障
  通过专题培训和实地考察,提升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同时,积极引入江干区教师进修学院、凯旋教育集团以及校外合作机构的专业力量,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工作。
  (四)制度保障
  积极探索和建立学校课程制度,规范基础性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导拓展性课程的开发、管理、实施、评估等行为。探索和制定《容桂小学课程评价制度》、《容桂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容桂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教师课程开发指导手册》和《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6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