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于医学生而言,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其最早接触到的医学课程之一,也是基础学科的重要项目,对于学生学好病理学、生理学起到基础性作用。由于这门学科名词较多且内容抽象、枯燥,在记忆理解上难度相对较高。若在教学过程中未加以引导,忽视了学生学习有效程度,将直接对其后续学习成果产生明显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几点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关键词:医学教学;教学问题;提升策略
  以往医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权威地位被过度提升,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主动能力产生了制约,无法满足现代医学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1]。在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上有所革新,考虑到组织学与胚胎学在抽象性、内容丰富性、学习难度性等方面的特点,认识到目前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点所在,切实优化教学策略[2]。
  一、现阶段教学问题所在
  (一)学习难度问题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集合了药理学、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基础学科的微观形态学内容,与妇产科、外科、内科、诊断均有着密切联系[3]。该课程主要研究正常人体的发育过程以及细微结构,对于学生而言由于接触到组织学与胚胎学这门课程的时间较早,不少学生面对较多的陌生名词、大量的图片以及显微镜下抽象复杂的毗邻关系与立体结构,会感到学习难度较大而出现抵触情绪。根据教学经验,多数学生在面对组织学与胚胎学这门课程时无法提起兴趣或学习效果不佳是由于这门课程的难度问题,让学生在一开始面对时便感到畏惧与抵触。
  (二)学习兴趣问题
  组织学与胚胎学这门课程大多为理论性知识,对于初入医学院校的学生而言容易对部分知识点出现模糊记忆、混淆记忆的情况。且由于这些理论知识与妇科、外科、内科等联系较紧密,因此知识点结构网较为庞大复杂,学生难以提起兴趣[4]。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未充分应用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PBL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手段,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堂中无法集中精力将思维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逐渐降低了学习兴趣与动力。学生已学知识点无法有效运用,理解深度不高,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在兴趣驱使下对微观抽象的内容展开主动学习,因此这门课程的成绩停滞不前。
  (三)授课方式问题
  组织与胚胎联系复杂、变化迅速、结构微小,其知识结构晦涩难懂,学生难以建立感性认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权威性导致灌输式教学模式长期应用。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不得不灌输更多的知識,导致学生在课堂时间单纯为了学习而被动记忆,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与过程性,对学生的创新与主动能力产生束缚。
  二、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改善教学思路
  教师必须改变为了“教学而教学”的课堂思路,将灌输式教学模式直接摒弃,保障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设定适合的课堂提问,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对知识点展开层层深入的探究,提升其问题分析能力。其次强调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对于组织与胚胎学较难的知识点可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一步步接近知识点的重点,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可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在头脑风暴下形成学习的主动性状态。最后在总结成果阶段,应鼓励学生运用以学知识将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示,对于存在错误的情况应适度鼓励与引导而非一味批评,让学生产生学习自信心,避免组织与胚胎学这门难度较大的课程影响到学生的自学动力。
  (二)优化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能够让学生的思路处于正确的方向展开思考,高效率的课堂提问不但可活跃课堂氛围,还可让学生明白本课程的重难点所在并强化主动思考。例如在讲解咽喉、口腔、消化、管食管等器官时,以食管为例,可在该知识点讲述前一周左右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知识,思考面对教材中食管的横切图片如何将管壁加以分层,每层该如何命名。按照结构与颜色上的差异,通常学生在预习时会将管壁分为七层。在课堂讲述时则让学生思考为何教材中将食管管壁分为四层,在矛盾下激励学生思考教材中命名与自己的想法哪个更好。可在小组讨论下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提升学习主动性。
  (三)运用视频补充教学
  组织与胚胎学这门课程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点较多,若能够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向学生展现大量的视频、图片,让学生能够与理论知识相对应展开联系性记忆与理解,将极大提升其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胃黏膜这一器官时,可通过视频让学生观看消化性溃疡的真实状态并在视频播放的同时向其讲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病因等,帮助学生探究胃黏膜破溃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正常黏膜组织与破溃黏膜组织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在深度探究过程中可向学生展示胃镜下胃黏膜大体改变的相关视频并联系内外科、临床、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让其脑海中的知识储备形成关系网,环环相扣下让零散的理论知识具备逻辑联系,丰富其知识储备,无形中可降低学习难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培养其创新能力与学习主动性,满足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上应有所改革,传统灌输式模式必须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激发兴趣、拓宽知识面、深度观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下的主动学习模式,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饶亚娟,李金平.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解剖学杂志,2017,40(06):754-756.
  [2]庄宝祥,王丽娜,王岱君,刘建明. 基于岗位胜任力提升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8,27(04):389-392.
  [3]江涛,李辉,张国权,金迅,李红. 信息化条件下《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3(02):167-168.
  [4]王丹,曹艳菊,王天月. 视频案例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改革初探[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2):13-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9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