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要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及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教材、对数学学习具有亲切感,让知识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因此教师教学时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充分展示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本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97-01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校不同学习阶段逐渐形成的关键能力、观念、品格,具有普适性与迁移性。而学生的核心素养则是指学生所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通过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体现出数学教育价值,进而发展成为学生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运用核心素养下新课堂教学中的多学善思、不断探索才能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才能充分展示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因此,本文就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育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挖掘出生活中的数学。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社会信息化,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新的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有意义的数学。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中出发,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生不会惧怕数学,从而增强学习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想身边的事物,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出示了一幅自己的长方形山水绘画,同学们惊叹不已:“哇,好漂亮!”。“不,要是给它配个画框,这样看上去更漂亮!”一学生大声说道。我忙抢过话题:“孩子,你的提议真不错,好啊,就请大家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动脑筋算一算,至少要买多长的木条来做这个画框呢?”(多媒体展示这幅画的尺寸:长6分米,宽4分米)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20分米”。我笑道:哦,大家都认为是20分米。好的,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演示:木条分成4段后,逐一安装在画的周围。)又一学生马上站了起来:“老师,木条太短了,四个角没有围到。”这时同学们纷纷答道:“就是,20分米的木条还是太短了,要再买长点的”。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我趁机问道:“那到底该买多长呢?”学生的兴趣来了,开始热烈讨论:有的说至少要大于20分米;有的说要21分米;有的说我家在做全家福相框时用的材料比全家福四周的总长度要长些;还有的说:我家在方桌周围加宽了点用的材料也要比方桌四周的总长要长些;还有的……
  其实这些内容都是来源于我们生活实际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展示数学活动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展示数学活动的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活动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都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轻松。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让同学们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将圆柱体割拼成一个长方体,多数小组推导出与书上相同的结论:v=sh,而其中一个组的同学在操作的过程中,将拼成的长方体变了一个角度横放后,就得出了圆柱体积的另外一种计算方法:“侧面积的一半与半径的乘积”,即(∨圆柱 = S侧面积÷2×r)。这一崭新的结论是该学生探索过程中的创新。这种给学生以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学会了在小组中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善于吸取别人优点与自己的观点想结合来探索知识,从而在交流中得到了啟发。这样学生经历了创造的过程,实现了自我,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都获得了成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以发挥。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激励学生用心灵去经历体验,再次提高了孩子们的数学素养。
  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的提炼过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背景,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的提炼过程,才能有效地体现出学习数学的价值。营造学生感兴趣、有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能力,从而提升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强调: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加上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地学习。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例如,在教学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发现学生做在本子上的作业错误面大,主要集中在求周长还是求面积的意义很混淆,在运用周长和面积的公式计算也弄混了,还有的是单位错了,计算错了。由于学生错的面比较大,且错误各不相同。上练习课时,我改变了以往评讲改错的方式。首先要求学生大声逐字逐句的读题,防止因读漏读掉字造成对题意的错误理解。然后将错误典型的情况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评价明确正确的做法。最后要求学生寻找自己做题中的错误原因,问自己:“我错在哪里?问什么错?”通过反思将自己的错误原因讲给同桌听,最后再订正。通过这样的评价和反思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刻体会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及魅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渗透数学素养思想,能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获得数学学习的基本经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问题的思考与推理能力,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因此,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极大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赵霞,赵晖.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微探[J].《新课程》(上),2018年11期第50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1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