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框架问题落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综合实践课很容易滑入“只见活动,不见学习”的困局,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借助框架问题明确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来设计活动内容和流程、成果呈现与评价方式,根据目标来反思活动的经验得失与学习策略。
  【关键词】综合实践;目标意识;框架问题
  2017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自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走过了十几年的道路,但与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科学等课程相比,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作者在前两周参加了一次综合实践教研活动,听了一节二年级的综合实践课《影子》,现场就产生了许多的思考。本文谨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导向”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引发一些讨论和交流。
  一、通过自我提问,明确培养方向和活动育人目标
  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培养目标并不清晰,有些甚至没有培养目标。那些所谓的“活动目标”,往往只有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最多也就是活动本身的一些具体要求,并没有写清楚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质与能力。事实上,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有培养目标,但相对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其“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指导纲要》,教育部,2017)等特点,教师很难找到明确的参考,就很容易忽视。
  那么,没有参考,如何来确定培养方向和育人目标?我给出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明确教育“立德树人”宗旨和课程改革方向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来明确本次实践活动的培养方向和育人目标。我们至少可以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咱们班的学生最需要激发哪些兴趣、锻炼哪些能力、发展哪些特长、培养哪些素养?他们有哪些基础和优势,又有哪些不足?过去我们关注了哪些,有什么样的效果,还需要继续关注什么,做哪些努力?把这些问题思考明白,培养方向与育人目标也就呼之欲出了。
  二、借助框架问题,明确活动的主题、内容和活动流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别于传统的学科课程,它在内容选择与组织方式上强调“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和“连续性”,在活动方式上提出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以及它们的组合等。通过综合实践课程,以实现“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四大目标。(见《指导纲要》,教育部,2017)《指导纲要》讲得很明确,但还是没有讲如何去选择主题,如何去明确内容和活动流程。还是要回到“目标导向”上来,方法还是自我提问,但这些问题是成体系的,可以称之为框架性的问题。
  最基本的问题应该包括这些:什么主题和内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提出合适的活动主题来?我们希望发展这些能力(训练这些思维技能),最好的活动载体(内容)是什么,活动形式要注意哪些东西,哪些因素与环节必须要得到关注?什么样的成果呈现方式和评价方式最有价值,也最具有可操作性?思考完这些问题,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与组织程序事实上也就清楚了,细化成方案就可以了。这里,你最好还要再思考一下: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其组织形式,核心目标(任务)是什么,附加任务又是什么?这样就会进一步明确培养方向和育人目标,重点也就更清晰了。
  三、依托更具体的策略性问题,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踐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主题教育有密切联系,但区别也很明显。《指导纲要》明确“防止用学科实践活动取代综合实践活动。”“防止将专题教育简单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在组织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教育部,2017)很明显,综合实践课程不能去“教”,教师要做的就是“引领”“指导”和“参与”“促进”。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最能够体现自己“指导”作用的地方,就是要围绕培养目标,就是本次活动要发展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活动资源和学习支架,帮助实践活动顺利推进,让学习不断走向纵深。
  同样,最好的办法还是自我提出框架问题。当然,这一环节就是更具体的策略性问题。如以“影子”这一主题活动为例,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围绕“影子”,我们能够想到哪些好玩的游戏?(头脑风暴,思维图示发散思维并整理记录)玩这些游戏要注意哪些?(什么地方,什么道具,什么规则?……)你是怎样想到这些游戏和注意事项的?(观察?阅读?经验?联想?)我们在游戏活动中要观察(记录)哪些内容?(如影响“影子”的因素,什么变化又导致什么变化)观察(记录)要注意什么?谁来观察和记录?用什么方式来记录?游戏和观察(记录)之后我们还要做什么?(讨论和交流)游戏实践、观察和讨论解决了什么问题?讨论和交流中有什么收获和问题?收获是什么,怎么提出来的?问题是什么?有什么解决办法?(有什么问题,先提出来就可以)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程序来汇报?交流时注意听什么?交流时怎样去点评?……整个活动结束之后,还要回到最开始提出来的培养目标中来,再来提一些问题:核心目标体现得怎样?有什么样的附加效果?……
  能够提出来的具体问题很多,具体实施的时候也不一定都要提出来,而是根据前边确定的培养目标、核心目标和附加目标来优选。例如,如果我们希望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分析探究能力,那应重点围绕“影子跟什么有关系”来优选具体的问题。如果我们希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那我们可以围绕“利用光与影可以做什么”来优选更具体的问题;如果我们希望把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聆听习惯和评价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那我们可能更关注游戏组织、观察与记录、分享与交流、评价等这些环节的策略性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指导纲要》,教育部,2017)立足于这一定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于目标导向的框架问题,将帮助我们明确定义任务和目标(问题的提出),细化活动内容和程序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活动策略和观察记录量规等,帮助学生完善成果并进行交流分享,并在活动全部结束之后回顾整个学习过程以梳理学习的程序和策略,帮助我们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张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框架研究 [J]. 全球教育展望,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28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