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素养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应用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质”为指导,以学科特点和学科任务为基础[1]。其中,实验探索与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五个核心素养之一,而中学阶段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与养成思维品质的关键阶段,因此,创新素养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到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培养;创新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8-043-1
  化学作为高考的一门学科,在整个高中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化学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前人科学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发现意识、创新意识,从而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就是创造的开始,具备创造能力的学生才是人才。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来论述创新素养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中的应用。
  一、合理的在必修模块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手段。化学的基本特征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在原子和分子微观层面上的变化[2],揭示了物质的基本规律及其从微观层面的变化,并用化学符号或模型表征物质及其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案例“甲烷的结构教学”(利用学生手动制作模型分析甲烷空间结构)
  情境創设,学生根据课本给出的方式,学习制作正四面体,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个正四面体以及甲烷的支架模型,比例模型。学生制作好正四面体后,告诉学生甲烷的结构实质上是你们手中的空间正四面体结构。以此展开对甲烷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的讲解。再根据给出的结构模型和比例模型学习甲烷真实的结构。
  情境评析,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很容易把教师书写在黑板上的结构式理解为是平面结构,不易于生成对甲烷空间立体结构的认知。让学生手动制作模型的过程,可以深刻地体会正四面体的结构特点,明白甲烷中的碳原子距离四个氢的距离是一样的,更易于学生理解为何甲烷的一元,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对后续甲烷取代反应的学习奠定基础。应用具体直观的模型,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学习跟掌握。
  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有促进的作用。作为学生,可以充分激发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把原本枯燥的知识点根据各自情境方式形象生动的学习,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使得学生明白化学并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二、结合实验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学科是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教师要把化学实验和化学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进行演示实验的做法,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在实验中运用化学知识,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实验原理。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在观看化学反应的同时和化学方程式建立联系,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钠与水的实验让学生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在实验准备阶段,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让他们在实验室中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在实验操作中,学生把金属钠放到水中,通过认真观察掌握了如下实验现象:把金属钠用镊子投入水中后,金属钠浮在水面上,接着熔化成一个小球,并在水面上游动,同时有嘶嘶的响声,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色。根据实验,结合实验现象分析金属钠和水发生反应之后的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公式1)
  学生能深刻掌握金属钠的化学性质,让他们在快乐的实验操作中激活化学思维,深入分析所学内容,实现化学教学的高效进行。
  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育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我们没有办法离开化学实验,无论是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家庭实验还是课外实验都将伴随着化学教学的始终。因此,合理利用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素养。
  三、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构建学生创设素养
  化学是一门探究和研究的学科,虽然都是前人的科学发现,但是今天的学习,也是需要学生进行科学发现的验证[3]。验证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究和创新的过程,是最适合学生创造性培养的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启迪学生的科学素养,悉心呵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火花。对于学生在探究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教师要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倍加保护,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的信心和勇气。教师的建议应该是征求的性质,教师的点评应该是平等的身份,这样才能让学生放松地去探究,大胆地去探究,从而形成创新的意识。避免教师的武断给学生的学习和探究造成压力,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向对“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的回答,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质量根本标准相一致[4]。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单纯是知识的构建,还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科学素养启蒙等内容,在实验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素养,保证实验的安全。学生对化学的探究就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1-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3]李红美.高中化学教学实验设计的框架与策略[J].教育研究,2013(08).
  [4]赵婀娜.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T].人民日报,2016:20.
  作者简介:马晓凤(1991.8-),女,回族,宁夏,灵武市第一中学,高中教师,研究方向:化学学科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50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