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乡村扶贫工作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由于长期二元化发展,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临诸多体制不健全、资源流失严重和劳动力大量转出问题,如何完善乡村治理,实现资源回流,吸引人才和劳动力回到农村,是乡村扶贫工作顺利实施的必要保障。根据我国现有乡村产业发展状况,结合乡村自组织机制机理,分析信息化建设、自组织机制对扶贫战略实施的影响。提出依托乡村自组织机制以乡村信息化建设提升乡村扶贫战略实施的措施:首先,政府应转换思路,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监督者。其次,乡镇、社区应营造自我发展的集群网络结构,完善自组织机制。最后,充分运用乡村核心影响力成员或组织,提升区域凝聚力,助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关键词] 自组织机制;信息化建设;乡村扶贫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4-0087-02
  Abstract: Due to the long-term rural and urban dualistic develop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China is facing many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system, serious loss of resources and a large number of transfer of labor force. How to improve rural governance, achieve resource reflux, and attract talents and labor back to the countryside is the necessary guarantee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combined with the mechanism of rural self-organization mechanism,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 mechanism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It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by relying on rural self-organization mechanism and rur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First, the government should change its thinking from the leader to the guide and supervisor. Second, villages, towns and communities should build self-development cluster network structure and improve self-organization mechanism. Finally, make full use of the members or organizations of rural core influence to enhance regional cohesion and promote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self-organization mechanism,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一、引言
  經济新常态下,我国总体上已经步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发展新时代,如何加快农村传统农业改造与发展,走绿色、生态的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找出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破除传统城乡二元结构,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资源和资金的流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乡村的衰败,同时也为我国实现经济新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阻碍了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因此,我国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性组成部分,同时2018年中央1号文件里也指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的重要工作重心,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之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格局。
  由于长期二元化发展,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临诸多体制不健全、资源流失严重和劳动力大量转出问题,如何完善乡村治理,实现资源回流,吸引人才和劳动力回到农村,是乡村扶贫工作顺利实施的必要保障,其中人力资本是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拟运用自组织理论视角,结合农村信息化发展需求、发展主体和发展环境等乡村资源网络结构,发掘乡村扶贫与农村社会资源、信息化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找出乡村扶贫的本质是什么,设立具体细化的目标,找出实现的路径和组织机制,为我国扶贫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现状
  有关我国乡村扶贫的研究由来已久,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是对以往我国农村发展、社会主义特色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相关研究的发展升级,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的必然产物,因此有关乡村振兴研究可以追溯至我国以往对农村发展和建设的有关研究文献。陈文胜、叶兴文等学者(2017)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统领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战略,其对解决我国二元化发展,满足全体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实现国家共同富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1]周燕萍(2014)通过研究发现,自组织机制能够提升农村扶贫工作效率,保证扶贫工作的长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各级政府应从完善自组织机制和统筹协调各子系统,引导参与主体行为来培育地区自组织发展能力。[2]   总之,目前针对乡村扶贫的研究多是遵循原有新农村建设思路,或是从传统的政策解读或是理论性政策建议等宏观层面着手,展开相关的论述。但是由于参与乡村扶贫战略实施的微观动机和各类运行机制研究不足,很难形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具体技术性措施建议。[3]由于我国乡村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转型目标需要进一步确定,而实际生活中,乡村這一基层社会组织也非独立于其他行为主体,其实我国市场经济社会资源网的一个重要纽带环节和组成部分,乡村扶贫战略实施行为将被嵌入与各类经济参与主体的社会关系中。基于此,拟采用自组织理论和信息化建设理论,以乡村为例,研究乡村振兴中的嵌入式关系及行为,找出乡村扶贫战略实施的本质、实现路径、组织机制以及提升其绩效的措施。
  三、信息化建设、自组织机制对乡村扶贫战略实施影响研究
  (一)信息化建设与乡村自组织机制的关系分析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应对市场内外部环境变化和竞争而进行的经营模式改变,同时也对行业增长方式的价值取向进行的优化和调整。信息化产业与传统产业既有相似之处,同时由于处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环境中,二千多年的传统乡土文化的侵染对经济影响也颇为巨大,往往乡村自组织机制下所形成的信息化建设,其发展动力和潜力较好,尤其是在多元主体的参与下,可以弥补乡村发展中可能存在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服务供给单一等问题。
  (二)乡村自组织机制与乡村扶贫战略实施绩效的关系分析
  结合乡村自组织机制理论,乡村转型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于其内生发展动力的培养,除了外部资源的转入和支援。研究发现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困境,更多的还是由于乡村自我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即使有外部援助和推动,往往成效也是远低于预期。外源式援助发展只能带来点式发展,难以形成真正意义的乡村经济推进和发展,因为其忽视了农村地区组织形式的多层次、开放性、复杂性、综合性以及非均衡和非线性的特点,这些特性也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自组织性。引入自组织机制理论,能够更好完善乡村内生发展模型,形成一个以自我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将自身资源禀赋合理分配到区内,避免外源流失,同时实现协同发展,注重地区自身各方利益群体参与、推动和重构共有资源的利用、保护,从内在发展保障了乡村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共同受益性。
  (三)乡村信息化建设与乡村扶贫战略实施绩效的关系分析
  乡村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乡村资源汇集、低成本转移和创新的过程,它对乡村扶贫战略发展中涉农产业集聚和发展具有参考性意义,尤其是在这个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乡村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自组织集群系统,整理相关资源和产品,联合产业群内相关主体成员单位,研究产品、服务集群创新,提高创新效率,形成正式和非正式的创新合作机构或创新联系网络,同时完善其创新运行机制,实现真正意义的乡村信息化建设中的知识创造、资源集聚、成果转化和转移以及新技术的使用和创新。显然乡村振兴依靠原有的技术和资源无法实现最优化转型,而结合产业在乡村发展中的创新系统经验,可以汲取更多高效和有价值的实践理论,其中乡村产业创新系统的主体是企业和乡村主要利益相关者(村委会、村民等),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是动力,相关资源是依托,政府政策是导向,产品和服务创新是系统运转核心,提高信息化建设创新能力,协助乡村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是目标。乡村产业创新性提高将激活各类资源和信息的潜在价值,提高农村相关产品的市场灵活性,同时创新活动的溢出效应将为乡村扶贫战略实施提供更好的社会、市场和产业环境,从内而外实现对乡村振兴效率的提升。
  四、乡村信息化建设对乡村扶贫战略实施提升策略
  结合三者关系分析,自组织机制是一种基于社会组织内部,能够充分动员、控制各类嵌入式乡村资源的多元组织管理机制,而其影响乡村发展往往是通过信息化建设的合理应用,最终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综合提升。结合信息化建设发展路径,合理利用我国乡村自组织机制,在原有依靠政府主导的乡村发展模式下,培育开发乡村社区、农户以及企业互助的市场自组织型发展模式,将更多资本、更强自主发展力引入乡村扶贫战略中,使市场机制能够在农村发展中得到不断深化。针对我国现有乡村产业发展状况,结合乡村自组织机制机理,乡村扶贫战略实施提升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1.政府应转换思路,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监督者。通过建立健全乡村市场经济体系,提供乡村区域公共服务,完善相关市场运转保障和服务体系,构建乡村发展交通运输网和信息平台,促进乡村社区、农户以及企业互助的市场自组织型发展,营造健康向上的政商民关系。
  2.乡镇、社区应营造自我发展的集群网络结构,完善自组织机制。农村市场机制深化,显然会带来更加复杂的经济发展和创新活动,这些单纯依靠社区、农户或单一参与企业是无法独立完成的,这就要求各方参与者以及组织机构之间通过自发互动、合作来实现信息传递、合作开发等活动,构建相应的乡村集群发展网络,实现网络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实现不同发展阶段、合作伙伴以及不同合作方式、目的下的不同合作关系,使得乡村扶贫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参与者,能够获取更多实用、前沿的信息,例如可以自发组建乡村互助协会、行业信用合作社和横纵向企业联盟等形式。
  3.充分运用乡村核心影响力成员或组织,提升区域凝聚力,助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乡村经济参与企业是乡村发展、产业创新的重要发起人和核心主体,应充分运用所在区域的乡贤文化、村民自发参与等方式,吸引人才,获取乡村产品的创新形式,例如乡村产品特色创新、乡村产业形象塑造以及相关产品的新型促销,结合主体信息化建设,形成乡村振兴发展核心动力。另外,政府或企业还可以集合相关财力、物力,聘请专家顾问团进行指导,形成定期获取社会前沿信息的渠道,保证乡村扶贫战略实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结语
  整合乡村信息化建设,强化内部协同,同时扩展信息化建设空间,引入更多发展活力。乡村产品消费群体的大众性、异地性以及广泛性要求乡村产业企业不断创新自我产品的同时,还应引入更多跨区域企业产品的合作。跨区域或超越地理的合作并不能代替区域内合作,但是能够冲击自组织机制下的一些弊端,同时为企业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和活力,因此乡村信息化建设在强化自我协同发展的同时,应扩展企业发展空间,合理利用国内外政策、市场和社会发展导向,实现更深层次的产业发展壮大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文胜.中央一号文件的“三农”政策变迁与未来趋向[J].农村经济,2017(8):7-13.
  [2]刘兆鑫.城乡统筹发展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J].中州学刊,2013(10):11-15.
  [3]姚琼,许美思,张泳.技术创新模式、资源整合与企业绩效:以农业科技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3):8-14.
  [责任编辑:史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3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