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戏曲选集中的俗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俗曲在明代晚期文学革新思潮中得到了空前发展,清代市井文化的孕育使俗曲得以继续繁荣。清代文献、民歌选集、戏曲选集、笔记小说中俗曲出现频率很高,对清代不同时期戏曲选集中的俗曲进行梳理,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俗曲在清代的流行状况。
【关键词】清代;俗曲;俗文学;戏曲选集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既俗曲作为俗文学的代表在明代晚期文学革新思潮中得到空前发展之后,在清代,俗曲继续得到了文人和普通市民的青睐,清代文献、民歌选集、曲谱选集、散曲集、民间宝卷、清代笔记小说中都出现了俗曲的曲名、唱词、曲谱等,从中我们认识了俗曲在清代的繁盛发展状况。李斗在《扬州画舫录》卷十一中记述:“小唱以琵琶、弦子、月琴、檀板合动而歌,最先有【银纽丝】【四大景】【倒板桨】【剪靛花】【吉祥草】【倒花篮】诸调。”①在清代民歌选集中,如贮香主人所著《小慧集·小调谱》②中收录了【纱窗调】【绣荷包】【叹五更】【红绣鞋】【杨柳青】【凄凉调】【鲜花调】;《续小慧集》③中【板桥道情】8首俗曲。清代王延绍编订的《霓裳续谱》④中有很多俗曲出现,如【西调】【寄生草】【剪靛花】【劈破玉】等,共800余首;在华广生所编的《白雪遗音》⑤中收录俗曲780首,如【码头调】【满江红】【九连环】【倒板浆】等;清代华秋蘋订谱的《借云馆曲谱》⑥的第二部分“小唱”中用工尺谱记写了10首“小唱”作品,如【三阳开泰】【软平调】【五瓣梅】等;清代无名氏抄录的《时调小曲丛抄》⑦中收录了【西调】【黄鹂调】【边关调】等俗曲。
在清代民歌选集中收录了大量的俗曲,如《万花小曲》⑧,清无名氏编,清初刊本,全称《新镌南北时尚万花小曲》,不分卷,辑明人小曲,选录小曲36首,【劈破玉】53首,还有【西调】【吴歌】【银纽丝】等12首套曲;《丝弦小曲》⑨清无名氏编,清初刊本,全名《新镌南北时尚丝弦小曲》,不分卷,选录明人小曲,其中收录小曲11首,【劈破玉】13首,【边关调】12首,【挂枝儿】13首,【秋来景】20首,【刮地风】5首,【罗江怨】8首,【寄生草】13首等。另外,在曲谱选集、《聊斋俚曲》和清代笔记小说、戏曲选集中均有俗曲出。下面笔者把清代不同时期(顺治、康熙、乾隆年间)的戏曲选集中的存在的俗曲做一下梳理。
一、清代顺治年间戏曲选集中的俗曲
清代顺治年间的戏曲选集如《南词新谱》《九宫正始》等,收录了如【月上五更】【耍孩儿】【小桃红】等俗曲曲牌。《南词新谱》,清沈自晋编,清顺治刊本,全称《广辑词隐先生增订南九宫词谱》,共十六卷。此谱是增补《南词新谱》而成。卷一,仙吕引子16首、仙吕过曲93首,如【月上五更】。卷四,正宫引子14首、正宫过曲76首,如【小桃红】【满江红】。卷八,中吕引子14首、中吕过曲72首,如【驻云飞】。卷九,中吕调慢词5首、近词5首、总论,般涉调慢词1首、近词2首,如【耍孩儿】。卷十二,南吕引子27首,如【满江红】,过曲145首,如【痴冤家】【罗江怨】【五更转】。卷十六,越调引子7首、过曲57首,如【小桃红】。卷十八,商调引子12首、过曲80首,如【山坡羊】。卷二十二,商调引子20首、过曲19首,如【锁南枝】等。
《九宫正始》,徐子室辑,钮少雅订,清顺治抄本,全称《汇纂元谱南曲九宫正始》,十册,不分卷。共收录曲牌1153种,九宫601种,十三调552种。其中,黄钟宫引子10首、过曲48首,正宫过曲如【满江红】。大石调,引子、过曲,仙吕宫,引子、过曲如【古皂罗袍】【驻马听】。
二、清代康熙年间戏曲选集中的俗曲
清代康熙年间的戏曲选集如《新订十二律京腔谱》《醉怡情》《新编南词定律》《太古传宗》等。《新订十二律京腔谱》,清王正祥撰,清康熙刊本,十六卷。黄钟律21套,如【黄莺儿】,大吕律11套、太簇律25套、夹钟律4套、姑洗律25套,如【耍孩儿】。中吕律31套,如【小桃红】,遂宾律14套,林鐘律58套,如【江儿水】。夷则律5套,南吕律19套,如【小桃红】,无射律18套,如【绣带儿】,应钟律12套,如【香罗带】。附录调12套,如【骂玉郎】,犯调101套。《醉怡情》明清溪菰庐钓叟编。清初刊本,共八卷,全名《新刻出像点板时尚昆腔杂曲醉怡情》。卷一,3个剧目,12出戏;卷二,5个剧目,21出戏;卷三,6个剧目,24出戏;卷四,5个剧目,20出戏;卷五,5个剧目,20出戏;卷六,7个剧目,28出戏;卷七,6个剧目,24出戏。还有一出弋阳腔《僧尼会》,如里面的俗曲曲牌【步步娇】【一江风】【清江引】等。
《新编南词定律》,清吕士雄等辑,清康熙刻本,共十三卷。收录2000余首曲子,卷一,黄钟宫【巫山十二峰】,黄钟宫过曲【刮地风】;卷三,道宫过曲【采茶歌】等。《太古传宗》,清汤斯质、顾德峻传谱,成书于康熙年间,共三部分。《太古传宗琵琶调西厢记曲谱》20折、《太古传宗琵琶调宫词曲谱》,选录元明散曲29套、《弦索调时剧新谱》共24曲,如《思凡》《下山》等。附录中附有小曲,如黄钟宫【刮地风】、南吕宫【骂玉郎】【四块玉】,双调【新水令】【对美人】,仙吕调【拗芝麻】等。
三、清代乾隆年间戏曲选集中的俗曲
清代乾隆年间出现的戏曲选集有《缀白裘新集》《纳书楹曲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等。《缀白裘新集》,清玩花主人编选,钱德苍续选。清乾隆镌本,凡十二集四十八卷,收元明清三代戏曲散出,主要是昆曲剧目和一部分乱弹如梆子腔,如六集卷二中的【西秦腔】,十一集卷三,杂剧《戏凤》中的【梆子腔】,乱弹腔《挡马》中的【小曲】等。《纳书楹曲谱》清叶唐编,清乾隆刊本,选录元明杂剧、传奇、散套、时剧、散曲,正集四卷,续集四卷,外集两卷,补遗四卷。其中,正集卷三,8个剧目,24出戏,收录散曲两首,如【归来乐】。续集卷四,10个剧目,27出戏,散曲两首,如【枕痕】。外集卷二,13个剧目,24出戏,3个时剧如《思凡》中的【山坡羊】。补遗卷二,14个剧目,26出戏,散曲两首,《烹茶》中的【绣带儿】。补遗卷四,《雷峰塔》1个剧目,散曲5首,《咏蝶》中的【混江龙】,时剧20个剧目,如《崔莺莺》中的【挂枝儿】等。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清周祥钰、邓金生编。清乾隆刊本,八十一卷,包括南词、北词、诸宫调、南戏、杂剧、散曲、昆曲等。如卷一是南词,仙吕宫引子【探春令】等34首;卷二,南词,仙吕宫正曲【皂罗袍】等33首;卷三,南词,仙吕宫正曲【清江引】等78首;卷四,南词,仙吕宫集曲149首,如【月上五更】;卷五,北词,仙吕调双曲81首,如【满江红】【寄生草】;卷六,北词,仙吕调套曲,127首;卷七,仙吕调套曲70首;卷八,仙吕调合套,25首;卷九,中吕宫引子23首如【西江月】;卷十,中吕宫正曲30首如【驻云飞】【耍孩儿】;卷六十六,散曲【清江引】;卷六十七收录了【驻马听】等。
四、结语
清代戏曲选集、曲谱集对于清代俗曲的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俗曲作为俗文学的代表对于研究清代市井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在研究俗曲的过程中我们也出现了同样的困惑,究竟什么是雅文学?什么是俗文学?它们有什么划分依据?在文学界看来,诗、散文谓之雅文学,戏曲、小说、民歌谓之俗文学,然而,全部的戏曲都称为俗文学吗?戏曲一般分为“雅部”和“花部”,“雅部”指昆曲,“花部”指昆曲之外的乱弹,一般看来,在戏曲中,昆曲是“雅”的,乱弹是“俗”的,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说明了俗文学的六大特征:一是大众的;二是无名的集体创作;三是口传的,流传许久方定型的;四是新鲜的,但粗鄙的;五是想象力是奔放的,不保守,少模拟;六是勇于引进新的东西。
如果把某一戏曲曲种用这六条特征衡量是不是俗文学的话,相信没有任何一个曲种是符合俗文学特征的,换句话说,郑振铎先生对俗文学总结的六大特征不是针对戏曲的,是针对文学这一大概念的。拿小说举例,小说是公认的俗文学的代表,但小说也不符合这六条俗文学的特征,小说是大众的但不是集体创作,也不是口传许久方定型的;相反,戏曲是大众的、集体创作的、口传许久方定型的,符合前三个特征,但后三个特征就再也对不上了。所以,用之衡量戏曲是不是俗文学显然是行不通的,“雅”“俗”之争自古以来一直未有定论,拿民间性、大众性衡量是雅是俗显然不能服众,诗、散文、戏曲、小说、民歌都是民间的产物,都是大众的、通俗的。
注释:
①【清】李斗:《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2007年9月第3页。
②【清】贮香主人著:《小慧集》,道光刻本。
③【清】贮香主人著:《续小慧集》,道光刻本。
④【清】王延紹编订:《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⑤【清】华广生编:《白雪遗音》,《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⑥【清】华秋蘋:《借云馆曲谱》,嘉庆刻本。
⑦【清】无名氏抄录:《时调小曲丛抄》,嘉靖抄本。
⑧【清】无名氏辑:《万花小曲》,王秋桂主编:《善本戏曲丛刊》,台湾学生书局, 1988年11月。
⑨【清】无名氏辑:《丝弦小曲》,王秋桂主编:《善本戏曲丛刊》,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11月。
参考文献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王秋桂.善本戏曲丛刊[M].台湾:台湾学生书局,1984.
[3]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4]张庚.中国戏曲通史[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5]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作者简介:于峰(1988—),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