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为何你感觉现实场景在梦中见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现实生活中某个瞬间的场景仿佛曾经在梦里出现过,场景中的人物和物品,乃至对白都好像曾经在梦里体验过一般。很多人将其描述為“似曾相识”的隔世感。
  什么是“似曾相识”的感觉?
   宝黛初见,一个暗中思忖“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另一个直言不讳,“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红楼梦》中的这一桥段大抵是“似曾相识”之感的最佳注解。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将这种奇妙的体验称之为“Deja-vu”,我们常将这一法语词汇翻译为“既视感”,也就是我们说的似曾相识,是一种未曾经历过的场景却仿佛曾经体验过的熟悉感觉。
  为什么会产生“似曾相识感”?
   经历过这种感觉的人很可能以为是自己遇到了什么灵异事件,其实并非如此,这只是人体复杂的大脑跟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从幼儿时期开始,我们就会逐步储存对这个世界的记忆,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与人体的长时记忆有密切的联系。
   人体的长时记忆又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所谓外显记忆,指的是你知道你所拥有的记忆,例如你能熟练的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或是你可以清楚地说出今天早餐你吃了鸡蛋牛奶和面包。反观内隐记忆,则是一些你明明拥有却意识不到它存在的记忆。例如你拥有骑自行车的技能,但你无法描述身体究竟到达怎样的平衡就可以掌控一辆自行车。
   无论是你能意识到的或是不能意识到的,人体的所有记忆都被存放在不同的记忆系统之中。当我们身陷某个场景时,大脑就会调动系统中不同类型的记忆与之相匹配。一旦现实生活里场景中的某些特征和大脑中的记忆匹配成功,“似曾相识感”就在那一瞬间发生了。
  哪些人更容易体验“似曾相识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世界范围内有大约60%的人都体验过这种奇妙的感觉,并且“似曾相识感”发生的频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经常被压力和疲劳折磨的人群,拥有较高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人,也更容易发生“似曾相识感”。
   简言之,热爱旅行、喜好阅读的族群会有意无意在大脑中存贮更多的记忆,而经常感到疲劳者的大脑也较易出现“短路”的状况,久而久之,“似曾相识感”就出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会在个体大约25岁达到巅峰,其后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据网易健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6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