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沉浸其中 含英咀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现代诗歌语言是诗人独创的高度凝练的个性化语言,文学效果极其强烈,因为其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开放性而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要教给学生品味现代诗歌凝练的语言的方法,使他们沉浸于诗歌的唯美状态,从而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品背景,漫溯环境
  时代背景指的是一个时代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而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中的诗人,他的思想、文字必定是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深受这个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品鉴现代诗歌的语言时,先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的人生经历等相关知识点。
  学习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去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战争是黑暗残酷的,可是抗日军民不屈不挠、永不言弃的信念是坚定的。诗歌的创作背景可以在课前由教师推送,也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或参考书自己去搜集和整理。赏析诗歌的语言时,教师和学生的眼前就会呈现这样的一幅画面:已是深夜,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无边的旷野静寂无语,浪漫的流星划过夜空,风儿吹动月亮的弓弦……黑夜本来是许多人不喜与憎恶的,但此时黎明将至,诗人笔下的黑夜并不那么可怕,而是沉静与富有战斗力的。学生在品味诗歌语言时,会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从而体悟出“经历过多次战斗洗礼的人们是多么痛恨侵略者,多么渴望自由,向往光明”。
  徐志摩是近代新月派代表诗人,他本来学习的是银行学,但是去了英国剑桥大学后,正是康河的水,打开了徐志摩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在剑桥,徐志摩受到了英国独有的贵族文化氛围的浸染,再加上与生俱来的狂放和浪漫,他喜欢上了诗歌创作,走向了文学之路,写就了著名的代表作《再别康桥》。了解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学生就不难理解康桥之于诗人的重要性,以及诗人对于康桥难舍难分的依恋惜别之情。
  二、品字词,扣准手法
  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要学会炼字,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感,有所悟,才能在体验中感受诗歌的光芒。
  炼字讲究方法。品味现代诗歌时,可以抓住关键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感情。现代诗《回延安》中,开篇第一节连用三个动词“抓”“贴”“搂定”,贴切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再回延安的兴奋、喜悦,好像远在他乡多年的游子回归了故乡,一下子找到了精神皈依的家园。另外,这三个动词还让学生联想到十年前诗人生活在延安的情景,延安人民给予他母亲般的照料与厚爱,如果延安是母亲,那么诗人就是延安的小儿子呀,母子情深,这样学生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了诗人再回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之情。
  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去炼字,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拟人、夸张、设问、反问、对比、双关等。《回延安》中“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一句运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先言他物而引起所咏之辞,这两种手法常常合用,使描写形象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诗人如同羊羔,延安就像母亲。先言羊羔羔和妈的关系,再引出诗人和延安的深情厚谊。延安母亲用她的小米饭养活了诗人,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更是用质朴坚强的延安精神铸就了他向真向善的品质。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诗歌语言,学生能够很快读懂诗人对延安不尽的感激怀念之情。
  因此,在教学现代诗歌时,教师要带着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踏进诗歌的情境,帮助学生感悟诗歌凝练的语言所表现的情感。
  三、品意象,觅寻意境
  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去感受它们营造的意境。
  经典诗歌妙在意象。意象即诗歌中的物象,是诗人借以抒发感情的景或物。诗歌创作往往是由外在意象与内在情感相契合而产生,诗人在创作中会有意识地去寻找一些物象,然后借助这些外在物象营造或美好或忧伤或凄凉的意境,抒发心中的情感,揭示诗歌的主旨。
  还是以《再别康桥》为例。这首现代抒情诗歌表达了徐志摩对母校的眷念之情。康桥是诗人的精神归宿地,当他再次造访剑桥大学,美好的景物再次唤起他的记忆,许多生活往事都浮上心头。在诗歌中,诗人描写了“金柳”“软泥”“青荇”“柔波”“星辉”这几个鲜明的物象,它们都是康河具有代表性的物象,表现康桥特有的美丽。其中,物象“柳”与“留”谐音双关,诗人又用金黄来修饰河柳,“金柳”生长在波光潋滟的康河边,犹如妩媚的新娘,婀娜多姿,等待潇洒多情的诗人迎娶,这虚实相间的美好意境,这短暂的精神之旅,怎么能让诗人瞬间割舍呢?与康桥依依惜别的淡淡的感伤和惆怅,一下子涌上诗人心头。诗中这些可以传情的意象,也更让诗人对促使个人精神觉醒、确立人生取向的母校充满了依恋之情。
  四、品韵味,讲究诵读
  品味詩歌凝练的语言要反复诵读诗歌,读出画面来,读出意境来,读出情感来。
  好诗不厌百回读。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领悟和感受。诵读时要注意重读、轻读、停连,把控好节奏,要抑扬顿挫,才能读出画面,读懂意思,读通感情。
  譬如《有的人》,诗歌句式整齐,节奏感很强,对比鲜明,爱憎分明。第一小节的第一个“活”要轻读,是指肉体活着,要把对反动派的鄙夷和轻蔑的情感读出来,第二个“活”指精神永存,要重读,读出赞美和崇敬之情;第一个“死”要重读,表达对反动派的愤怒痛恨,而第二个“死”则要轻读,读出不忍、惋惜、怀念的情感来。循着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就会明白:反动派虽生犹死,遗臭万年;像鲁迅一样的革命者虽死犹生,人民永远怀念,并且一定会继承他们的遗志,坚定革命的信念。因此,在教学诗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有韵味地朗读,在想象的画面中感受诗歌凝练的语言所展现的魅力。
  现代诗歌的语言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魅力,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还有很多种途径和方法。在璀璨深厚的诗歌王国里,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摆渡人,带着学生一起阅读、实践,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鉴赏理解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雅周镇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2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