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认知角度看人类语言相似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相似性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仿、一致关系,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认知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认知的反映,而人类的认知又具有相似性,因此人类的语言也具有相似性。通过对人类语言相似性现象的研究和背后的认知思考可以加深对语言规律的认识。本文试图对人类语言相似性现象进行分类和总结,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
  关键词:认知;语言;相似性
  人类语言除了具有无可争议的差异性之外,还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语言知识纳入到人类认知的一个部分中,语言的运用原则也包含在人类一般的认知原则中。因此,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宏观地探讨人类语言相似性根源的一些问题。
  一、相似性的认知语言学角度解读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概念范畴,必须参照人的身体经验、范畴化过程和一般认知功能规律来加以论述研究 。钱冠连提出:“人类在千差万别的世界中看到象似性,并据以对世界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概念。这样的过程就是范畴化。”语言结构与认知经验结构间存在自然联系。这种自然联系即相似性就体现了范畴化的动因,揭示了范畴化的理据性。
  二、人类语言相似性的多层面体现
  人类语言相似性是指两种或多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语篇各个层面上存在的一种大致相当的关系。在这些层面中,包括语言形式之间的相似性,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相似性以及概念意义传递所依赖的概念意义之间的相似性。
  (一)、语音层面
  语音形式与表示的意义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每一种语言的词汇中都有一些象声词,某些词汇的发音也与其所表达的意义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尤其是以缀合法构词为主的语言中,词素的发音和拼写都有固定的意义。比如英语中Pit a pat 表示噼噼啪啪声,而在中文中P和噼啪的发音十分相似。英语中sl表示滑、滑动,比如sleek表示光滑的,slick表示光滑的, slide 表示滑动。
  (二)、词汇层面
  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具有一词多义的特征,当一个单词从一个基本的意义发展成多个喻义时就体现了语言的相似性。而不同语言之间的词汇也在这一层面有着意义上的相似。英语中Alley既能表示胡同,又能表示球道(形状相似);Bromide既能表示溴化物,又能表示陈腐的想法和语言(功能相似),而在中文中后门、机关、菜鸟等词也都体现着和英语相似的一词多义。
  在词汇数量层面,一个词组或者短语使用的单词数量越多,表达的意义就越复杂。在词汇顺序层面,当多个形容词去修饰名词时,不同语言都有着自己的词汇排列方式,一般都符合主观形容词在前,客观形容词在后的特点。
  (三)、句法层面
  Haiman和Langacker都对句法相似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句法结构层面的相似性表现为距离的相似性、顺序相似性和数量相似性。
  句法结构层面的距离相似性是指一个句子之中语言符号之间的距离相似于概念距离,意义联系会随着语言符号的接近而变得紧密。
  而句法结构层面的顺序相似性是指一个句子之中语言单位的排列顺序和时间顺序是相似的。世界上大多数语言的组织顺序都是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因为要先有动作和行为的执行者,才能做出某种行为,这和人类的认识规律也是相符合的。功能语言学家认为,人脑的认知过程是利用旧信息接收新信息的过程,交际过程也是信息传递过程 。
  (四)、句意语篇层面
  语言中语篇的结构与其所传递的语篇意义之间也存在相似性。不同的语篇可以通过形式的安排传达出特定的语篇意义,风格灵活的短诗和网络语言中的短句往往能夠体现这点。而许多文学作品中更是存在通过整个语篇进行相似性隐喻的手法。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果戈里小说《变色龙》、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等讽刺文学作品中都存在着利用相似的政治背景或者文化背景,将整个语篇构建成隐含隐喻的现象。
  三、人类认知角度探究语言相似性根源探析
  (一)、人类认知具有相似性的属性
  认知是人脑内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因此对于人类认知特点的认识离不开对其物质载体——人脑,及其认知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客观分析。
  1、各民族生理机制的一致性
  从语言的物质载体出发,可以将语言分为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内部语言的载体是大脑神经网络,因而它可以被看作是以大脑神经网络为基础的语言系统;而外部语言的载体是物质语音和物理性文字,因此外部语言实际上是能够观察到的语言现象。虽然人类的语言、语音、文字等外部语言现象不同,但是操这些语言的人们却同为人类群体的组成部分,他们有着生理机制的相似性,即大脑神经网络的相似性。所以这个最基本的本源决定了世界各民族在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共同的自然、社会现象进行描摹的时候,存在语言的相似性现象。
  2、各民族认知对象的同一性
  虽然世界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气候环境下,但是却共属于同一个世界,而且人类运用语言对世界的描摹也主要是对世界基本现象、基本规律的描摹。而现实世界又是有着基本的共同的规律,因而反映这些外界规律所形成的认识就会有大致相似性。尽管世界各民族思维的方法、过程、角度各有差别,但是基于相同的客观事实,决定了思维的大致相似性。由此可见,人类认知具有相似性的一面。世界岩画的相似性就是具体的实例
  (二)、人类认知是动态过程
  人类的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类的认知具有某种天赋的基础。这不仅包括人类天赋的生理机制——大脑,还包括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结构和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它们是认识发生的前提条件。随着接触的日益增多,人类经验的不断丰富,便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更新的思维结构。正是由于认知的这一特点,才导致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地加强。而相似性的体现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段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但是却符合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特点。
  四、结语
  通过对人类语言相似性的现象整理和从认知角度进行根源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语言的相似性的确是客观现实。而此种相似性形成的原因来源于人类认知特点。通过对人类语言相似性现象的研究和背后的认知思考可以加深对语言规律的认识。这一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人们对语言相似性现象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促进语言对比方法论的发展,即它可以为语言对比提供一种从人类认知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角度对语言对比结果进行认知解释的方法。
  参考文献:
  [l]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2).
  [2]钱冠连.有理据的范畴化过程—语言理论研究中的原创性 [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10).
  [3] F. Ungerer& H.J.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 Press, 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2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