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系统研究了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举例说明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思维;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227-01
  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事物之间数量关系与空间位置关系的学科,是对客观规律的抽象总结。这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有时会存在一些困难,尤其对抽象逻辑能力还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其实数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它与生活连接紧密,是对具体问题进行抽象处理,使之转化为数学问题的一个过程;进行抽象处理得到高度概括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就像金字塔一样,数学知识就是塔尖,是看起来最小、最简单的一部分,却建立在庞杂的基础之上。为此,就必须建立从金字塔底部到达金字塔顶端的路径,这就是数学思维。
  1 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形象直观的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方法。数学知识从众多现实问题中抽象而来,所以从现实生活入手进行数学教学,符合学习数学知识的发展规律,也是数学教学直观性原则的具体体现,通过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已有的实践经验,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观察和描述。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课《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会出现1+2=3这样的简单计算,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的时候,不妨从实际事物出发,如桌子上有一个苹果,再放上两个,一共是几个?学生数了数,是三个。于是学生就理解了1+2=3的含义。这就是通过直观感受来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再后来,当学生熟能生巧以后,对于数的加减乘除不再依靠对现实事物的联想,转而形成一种通过抽象思维进行运算的思维模式,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2 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应该被广泛应用,这也符合小学生生性好动、活泼,喜欢玩游戏的特性。
  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课《认识图形(二)》中,教师根据课本上的“用七巧板拼组三角形”这一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进行拼图大赛,组织学生用准备好的七巧板拼组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同一图形的不同拼法最多的学生获胜,借助于七巧板本身的趣味性和游戏活动的轻松愉悦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主动进行拼组图形的创新方案思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通过图形之间的组合,使学生对不同图形的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理解不同图形之间的转变关系。如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重合,能得到一个正方形;直角边重合且直角相接,能够获得一个更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而如果直角边重合,且直角不相接,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类教学方式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有极大的帮助。
  3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传统的指导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学生处于被动考核状态,缺乏主动探究问题的自主性。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应将传统的提问模式改为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情景,并提出在该情境中学生需要自主解决的问题,问题由浅入深,指导学生在情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
  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分、秒》中,教师可以带着一个钟表进入教室,向学生提出,谁能准确的认识钟表,钟表上的每一根指针代表了什么,每一秒、每一分、每一时大概有多长,它们之间如何进行换算?我们生活中上课、吃饭、睡觉、游戏用哪个时间单位表示比较合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从课本中找到能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最后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最终的答案。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课本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大有裨益。
  掌握数学思维,就掌握了数学知识存在的内在本质,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作者简介】
  麻湘君(1976~),女,汉族,浙江省宁海市人,宁波至诚学校,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