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一直以来,数学都是人们重视的一门学科,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对数字和几何的熟悉及掌握过程,更是对审美情趣的培养,由此可见,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189-02
  以往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让学生学习知识。在复杂性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学生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及时地向教师传递对知识的需求,所以一节课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如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从实际出发,对教学设计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1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因此,新课标改进了固定的传统教育模式,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为辅,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在教学设计中也是如此。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1 产生求知欲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在学生无法充分吸收的情况下,对学习会渐渐地产生反感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自身的作用,创设合理的教学设计,从而使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度,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将所学的知识以自己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消化吸收,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1]。
  1.2 总结学习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站在指导者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与改进,由于自主学习能更好地看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创造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虽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但是他们有很强的学习力和表现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在日后的学习中,他们就会总结出自己学习的规律,然后依据规律来进行学习,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3 师生协作,共同进步
  现有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这种环境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的重难点,教师从旁指导,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进行学习。这种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是合作关系,师生积极互动,使得学习层面和情感层面双向发展,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所以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师生更好地合作交流。
  2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下面以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上课了,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一个新的章节,就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
  学生翻开课本之后,教师先对圆的定义进行阐述,然后开始引导周长和面积公式。
  师:大家来一起看课本,我们发现圆的周长是2πr,圆的面积为πr2。
  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了课本知识上,通过反复的默诵来熟记定义。
  几分钟之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道经典练习题。
  学生经过思考后,教师提问部分学生。
  学生一根据定义进行了回答,但是结果并不是很
  正确。
  师:这是你自主学习得出的结论。可是老师要告诉你的错误不止一点。有同学来进行补充吗?
  学生二经过思考,答出了正确答案
  师:这样,让我们先进入下一道题。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不错,其他人还有别的方法吗?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本节课的上课效果并不理想,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来进行相应的研究。
  由于圆的相关知识在小学阶段就属于较难但是实用性非常强的篇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少合理的知识回顾与理解。再者,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在讲解完概念后让学生将知识点死记硬背,然后给出了相应的例题,这会使得学生在没有将知识点吃懂的情况下进行解题,容易混淆概念,这也是好几个学生都无法准确地给出正确答案的原因。没有合理的引入,生硬的讲解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2]。
  3 现状分析
  3.1 未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
  很多教师都是直接生硬的引入课文,使学生一时之间难以消化,笔者认为可以加入现有的直观教学物品,给学生明确的认知,教师在讲解圓课程时,需要结合之前所学的课程加以详细的阐述,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圆的相关概念,但是案例中的教师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对圆的描述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上,也没有综合已经学习过的课程来进行对照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概念时,过于笼统和死板,教师只知道如何用学术性的语言去形容圆的形状,却没有真正将圆的知识点理解透彻。
  3.2 课堂主体地位模糊
  案例中的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力求将知识点涉及到,但是他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就显得不足[3]。上课的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过程,更是促进师生和谐共处的好时机,如果教师将课堂的氛围充分调动起来,那么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大大增加。
  3.3 没有将课本知识讲细致
  由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所以课堂的呈现效果不尽相同。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现在比比皆是,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并没有得到合理的优待,他们的思维也受到了课本知识的限制,导致他们无法合理地吸收所学的知识,甚至对知识点不知所云。笔者认为,教师在不断地优化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时,更要注意学生的实际需求,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主要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
  4 改善策略   4.1 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实物对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阐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在对概念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用较生动有趣的语言形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便捷,给学生展示圆的有关图形,让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对圆的特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加强提问
  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一节课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非常重要。如果一节课只是教师在进行生硬地知识讲解,那么将不会有太大的成效,教师应该根据所学的知识点设置合理的问题,将其巧妙地融入课堂环节中,这样就会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让他们在练题的过程中加深知识点的印象,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如教师在讲完圆的定义后,可以适当的给出习题,让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加深对知识点的不断学习。
  4.3 正确地引入知识环节
  在案例中,教师讲完定义后就接着开始学习下一个环节,二者的衔接过程过于生硬,学生都还无法将刚学到的知识消化和吸收,就面临新知识的学习,这样会使学生在遇到很多的问题时,教师也不能及时地讲解。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顾此失彼,搞不清楚学习的主次。教师应当在讲完一个环节之后,先练习习题,然后再创设相应的情景模式引入下一个环节,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具有顺序性。
  4.4 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案例中,教师的授课过程,只是按照书上的知识进行灌输,没有了解学生的需求,更没有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而且在学生一和学生二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并没有对这一知识进行详细的解释,而是直接进行到下一题,没有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来看待,按理来说,教师在听完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发言感到恐惧。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数学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就给学校和教育者敲响了警钟,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各项需求,教学改革也必须进一步符合學生的具体要求。因此,怎样改进教学模式成为目前教育者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进行有效研究,总结经验,找到缺陷,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提出课程的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咸富莲.农村小学全科教学有效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2]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
  [3]宋桓.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