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教学:立足文本,依本溯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阅读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特征。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里提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意思是: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从而相互影响、补充、促进,得以更深刻、更确切地理解作者的意图,领悟文中的精妙,自然地增进积累。阅读教学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即“读得进,悟得出,记得住”。这的确是语文阅读学习获益的根本所在。这意味着教师要立足文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挖掘课文本身的内涵,帮助学生将文本的内容、思想转化为自己的见识。
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诗歌阅读教学呢?
立足文本,追尋音律节奏之美。学生在“唱念做打”中沉浸于诗歌的节奏美,有了“情”的涌动,对于诗歌的深入学习就会有积极性、主动性。
立足文本,感悟作者情感之真。“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找到诗人感情的脉搏,与诗人产生共鸣,就等于找到了理解古诗的金钥匙。如果对诗人所处时代情况不清楚,就无法体会他们的“言下之意”,更谈不上从中受到熏陶。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体悟诗情、探讨思想、琢磨诗风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情,对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心路历程、诗词风格广泛涉猎,精心细选学生容易吸收的内容并详细阐述。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读,感悟就会比较丰富、深刻。
立足文本,探求遣词造句之妙。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往往会精心选择一些字词来表达心中微妙而复杂的情感;读者在阅读诗歌的时候,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字词的理解来感悟作者,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因此,诗歌中的字词实际上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读者只有牢牢抓住这一桥梁,才能真正地读懂诗歌。
教师,在诗歌阅读教学中,听“音”,思“意”,品“形”,在文本上下功夫,那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不会偏离方向。
(作者单位:昆山市珠江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6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