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李商隐诗歌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94-01
  李商隐的诗歌《锦瑟》属于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的唐诗单元,传统的三维目标在知识与能力层面要求了解李商隐生平和艺术创作;过程与方法方面采取诵读法和情景再现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目标引导下,高中学生所面临的一个困难是在没有进行过诗歌鉴赏的系统性学习的情况下,他们对于诗歌意象,情感,抒情方式等的表达运用也就没办法掌握,对于古典诗歌的含蓄美,朦胧美也不甚了解。学生能感受到《锦瑟》的美,但是又说不出美在哪里,学完这首诗的结果就是似懂非懂,只是会背诵这首诗和简单了解典故,更深层次的内容和系统化的变知识为能力的方法都没有学到。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总目标,旨在通过“语文活动(任务和任务群)”,利用文本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凝结为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在这个大目标的引导下,我做了李商隐诗歌阅读教学基于“活动任务群”理论的教学尝试。
  《锦瑟》这首诗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的任务群,笔者为了让学生不仅对于这首诗有感悟,还要学习李商隐朦胧诗特点和以及对中国朦胧诗的继承与发展有所了解和研究,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做了如下的一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研究李商隐朦胧诗的意象和用典,理解诗歌的语言表达。选择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朦胧诗阅读,观察它们与李商隐诗歌的相同点,阅读约同时期诗人的代表作品观察它们与李商隐诗歌的不同点。二、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阅读李商隐的朦胧诗和其他诗歌的对比总结出古典诗歌比较阅读的方法;将李商隐朦胧诗的特点写成报告。三、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从而进一步体会中国朦胧诗含蓄,自由,由客观世界的描述转入关注内心的高境界情感美,并试着创作一首朦胧诗。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李商隐的诗歌在中国朦胧诗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理解朦胧诗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抒情方式,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样以核心素养为大的目标,将李商隐诗歌的阅读教学细化为六节课的内容。由一个大的任务来引导教学,即经过六节课对于李商隐和朦胧诗的学习完成一个关于朦朧诗的阅读公众号,每个学生的研究报告或者创作的诗歌可以作为推送内容。
  具体实施过程中再把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小的任务。
  第一节:研究李商隐朦胧诗的意象。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把其与杜甫诗歌意象比较。通过比较得出杜甫的诗歌意象多为现实性意象,而李商隐诗歌多是心灵化的意向。重点研究“柳,梅,花,雨”这些现实意象的心灵化以及“珠泪,玉烟,彩凤,灵犀,瑶台”这些非现实意象扑朔迷离的特点。比较的内容为杜甫的《登高》《旅夜书怀》和李商隐的《锦瑟》《无题诗》《十一月中旬见梅花》《赠柳》。
  第二节:研究李商隐诗歌中的用典手法。本节课选取同一诗人的不同诗歌进行比较。比较内容为《锦瑟》和《嫦娥》、《寄令狐郎中》和《无题诗》。古典诗歌用典的作用是既可以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以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使诗歌语言和情感含蓄蕴藉,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本节课重点研究诗歌中用典的一典多源和反用典故。结合诗人经历即他受朋党之争影响,在政治上受排挤,才华横溢却不能施展抱负的命运,做到知人论世,了解诗人是以委婉优雅的方式道出心中的悲苦,这是诗歌朦胧美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诗人经历,写作背景探寻诗人用典和诗歌所呈现的朦胧美的关系。此项作业照应大目标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即将诗歌中用典的特点写成报告形式,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第三节:研究李商隐诗歌中的布局:本单元选择的唐诗都是律诗,作者基本按照起承转合的顺序把写景状物和情感表达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写出来,学生非常好理解。可是到了李商隐这里就感觉到非常困难,那是因为他的朦胧诗之所以朦胧就在于它的逻辑不清楚,难探寻,故有一种非逻辑性的朦胧美感。比较内容为《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与杜甫《登岳阳楼》,杜甫是很明显的先描写岳阳楼的景色再抒发感受,李商隐本诗中写了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诗中没有写任何具体的事情,只是在尾联有直接抒情,但是阅读的时候我们却能够感受到作者要向我们诉说的情感。本节课的对比阅读具体照应核心素养目标的三——审美鉴赏与创造中的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情深意浓的特点,从而进一步体会中国朦胧诗含蓄,自由,由客观世界的描述转入关注内心的高境界情感美的特点并试着创作一首朦胧诗。创作成果发布到公众号,丰富此程序的内容。
  第四节第五节:研究李商隐诗歌情感朦胧美的继承性和当代朦胧派诗人对李商隐朦胧诗的继承和发扬。笔者用两节课时间首先用李商隐无题诗和诗经《蒹葭》做比较,管窥蠡测,我们会发现《无题》诗其实是《蒹葭》所表现的主题的回应。从《诗经》开始,朦胧美就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审美追求,后来唐诗的发展到达高峰,写作手法技巧内容异彩纷呈。但只有李商隐把中国古典诗歌的朦胧美继承了下来并写到了极致。他的诗歌在中国朦胧诗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照应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大目标四——文化传承与理解。除了要理解朦胧诗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抒情方式,了解李商隐为古典诗歌的朦胧美作出的贡献之余更要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自信,将优秀的文化发扬下去。有人说,在当今时代,人们过分浮躁,天下熙熙攘攘,皆是为利益和苟且,早已断绝了写诗的念头,所以最后一节课我将《锦瑟》与当代诗人张枣的《镜中》这首诗做比较阅读。首先在意象组合的就有着某种相似性,都是跳跃与迷离的,共同构成一个似是而非的梦幻般的迷蒙的色彩、迷惘、虚幻。其次在情感表达上,两首诗在追忆往事的时候夹都杂着一丝悔恨和怅惘的情绪,这应该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但是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时代又呈现出别样的风情。张枣作为当代诗人写出的这首诗作实际是让古典诗歌的朦胧美在现代诗歌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这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的很好的表现。
  所有的分解性的小任务做完,我最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归纳这几节课通过比较阅读得出的朦胧诗特点和审美的研究成果,完成整个大的任务——李商隐朦胧诗公众号的内容。先把框架内容做完整,发布。之后利用业余时间要创作诗歌的,要把李商隐诗歌和其他当代朦胧诗人的诗歌进行比较的都可以写成文章发表,完善这个公众号的内容的同时,也是完成“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的目标。这两个任务群的完成对于高一的学生要求不必太高,这个制作朦胧诗公众号的内容只是作为一个兴趣点,来引导学生完成整个朦胧诗的系统学习,为高二思辨性阅读与思考奠定一个有效的基础。
  以上是笔者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的大目标之下所做的一个单元教学尝试,相比传统的三维目标,新的课标要求更具体和立体,指向性也更强。在研究新课标的同时,我们要积极尝试,走出适合当今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之路,并最终通过语文教学达到立德树人终极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6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