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与调节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节高效的体育课,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体育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和体育教学活动评价的能力,更需要教师具备体育教学活动实施的能力—教法应用、学法指导、教学活动组织、课堂调控与应变能力。教师要善于观察,灵活应变,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突发情境果断决策、灵活处置。
观察与调控能力大致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教学突发情境做出积极反应的能力。这种积极反应包括教师的生理的积极反应和心理的积极反应。二是对教学突发情境做出果断决策的能力。教师对教学突发情境应做出正确的判断,对其起因和性质做出合乎事实的分析,并选择恰当的应对措施和行为方法。三是对教学突发情境做出灵活处置的能力。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學突发情境应创造性地应用对策,一方面阻止事态的恶质发展,另一方面使学生注意力重新集中。
比如,对九年级学生进行耐久跑单元教学。第一堂课上,我安排的教学内容为:1. 跑的专门性练习,包括高抬腿跑接加速跑、后踢腿跑接加速跑;2. 定时跑,男女生均为5分钟,要求男生不少于1 200米,女生不少于1 000米;3. 400米重复跑,要求男生1分25秒内完成,女生1分45秒内完成。教学中,我按照课前教学设计逐步展开。开始阶段,学生都能积极配合,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练习,到定时跑时,学生开始出现分化现象,部分体能较弱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师制定的目标。我在操场上大声提醒学生:注意呼吸节奏,调整提臂姿势,后蹬力量充分,步幅要大,步频要快等等。但学生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悠悠地跑着。400米重复跑时,除了少数体能较好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按照教师设定的时间目标去练习。一节课下来,教学流程虽然没有改变,但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十分不理想,学生的情绪也很低落,表现出讨厌和排斥上耐久跑课的想法。
课后,我根据课堂教学中的观察对本课做了反思:1. 耐久跑项目本身枯燥乏味,练习过程较苦较累,学生比较讨厌和排斥。因此,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变化的、带有趣味性的形式和能使学生实现自我突破、挑战自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2. 部分学生意志不够坚强,有能力没态度,缺乏争先精神。老师在课前、课中,要不断提醒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和克服“极点”的出现,要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3. 通过课堂观察,合理安排与调节运动负荷。教学中,老师既要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反应,合理安排与调节运动负荷尔蒙。因此,在后面的耐久跑教学中的定时跑中,我将学生按能力分成A、B、C三组,给各组分别制订目标。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明确目标及要求,充分展示自我,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益,教学效果也得到提高。
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采用相应的情绪调节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获得最适宜的状态,以达到情绪上的稳定状态,从而确保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调节方法多样,通常有:呼吸调节法、暗示调节法、表情调节法、注意调节法、按摩调节法等。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能基础、气质类型、性格特点、意志品质、动机因素等,有针对性地教授他们合理使用,对全体学生集体诱导、良性刺激。
学生练习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勤观察、多发现,及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生理反应,科学合理地运用调节法去调整运动负荷、运动密度,让学生不仅喜欢体育,更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堂中强身健体、培养自信、收获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6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