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视角下和谐校园构建途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利用内地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自1989年开始,国家启动了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简称“协作计划”),内地部分高校担负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任,也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到内地高校学习的机会。但是,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文化适应方面的问题。鉴于此,对文化适应障碍进行归因分析,并在文化适用视角提出和谐校园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5-0004-03
  培养新疆少数民族人才,是内地高校的一项责任和义务,是贯彻党的少数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内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无法回避的工作难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疆少数民族青年进入以汉族为主体的内地高校学习生活,由于母体文化和内地主流文化的种种差异,他们面临着文化的碰撞、交融、认同和适应问题。
  一、文化适应与和谐校园
   1.文化适应及校园文化的内涵
   1883年美国民族事务局的Powell第一次使用“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这一概念。他把“文化适应”定义为来自外文化的学习者在新文化中的行为模仿过程中所导致的心理变化。1936年美国学者Redfield, Linton和Herskovits在《美国人类学家》杂志发文阐述“文化适应”的概念,认为“文化适应”是由个体所组成,且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之间,发生持续的、直接的文化接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1]。
   2.建设和谐校园的意义
   建设和谐校园是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需要。在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培养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采取了一系列“智力援疆”政策和措施支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青年走出世代居住的新疆,来到内地就读。因此,为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历史使命,高校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下,以新的理念和思路来建设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2]。
  二、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不良表现1.学习生活困难,存在“等、靠、要”现象
   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四个来源:预科转入、内高班考入、普通高考录取以及对口援疆扶贫定向就业招生。不同的生源类型,学习困难程度也有所不同:预科转入的学生学习困难程度最大,基础最为薄弱,尤其表现在英语、数学和部分专业主干课程上;内高班考入的学生基础相对好一些,但相对汉族学生还有不小的差距,存在学习困难的情况;普通高考录取以及对口援疆扶贫定向就业招生的学生虽是降分录取,但学习困难现象并不突出[3]。
   2.小团体意识较强,“小圈子”现象突出
   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家庭氛围和学习背景方面与内地学生存在巨大差异,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感情表现较为强烈,小团体意识突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长主要表现在文艺体育方面,他们大多能歌善舞、喜欢体育运动。由于具有共同的家乡、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求学经历,一些少数民族学生更容易走到一起,形成关系密切的“小圈子”。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一般会通过新生接待、聚餐、组织校际群体活动,甚至结伴参加宗教活动走到一起,从而形成少数民族小团体。这种小团体的形成,对民族团结、文化交流、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新环境适应困难,涉民族宗教问题极为敏感
   在预科和内高学习阶段,民族学生众多,加上严格管理,大部分时间还是与少数民族学生相处。进入大学后,少数民族学生分配到各自学院进行专业学习,与汉族学生同一个宿舍、同一课堂和统一教学进程,加上内地宽松的大学校园环境,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出现孤立或无所适从的情况,从而产生自卑和自闭心理,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少数民族学生脆弱的心理素质容易受到社会负面现象以及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极易因为一些小矛盾引发冲突。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加上语言的不同,与内地汉族学生保持者一定的神秘距离。
   4.参与团体活动不佳,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差
   内地高校大多设立了各种类型的社团组织,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但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对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参与人员较少。根据对苏州科技大学学生的调查,目前在校的63名少数民族学生中,仅3人申请加入社团组织,2人申请成功(其中1人加入不久便退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学术演讲、专家报告、学术沙龙、科研活动及大学生竞赛活动的较少,直接减少了学习前沿知识和接受先进文化的机会,影响了与内地学生的交流和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正常来往,由此引发适应困难的现象。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前的知识基礎薄弱,入校后新环境适应不足,加上学习压力较大,不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存在旷课、迟到的情况,形成消极逃避的心理状态。这部分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教育的重点,也是学工部门管理的难题,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误入歧途[4]。
  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文化适应障碍归因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生长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使得他们形成了与本民族文化相应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当他们进入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首先遇到的就是不同文化带来的冲击,以及由文化适应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下文将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文化适应的角度,分析造成适应困难的根源所在。
   1.地区经济状况失衡,学习生活环境改变
   新疆学生跨越几千公里,来到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学习。内地的气候、饮食、生活节奏和习俗都与新疆有很大差别。习惯了新疆干爽环境的学生,对内地湿润环境会不适应;因为新疆与内地有两个小时的时差,新疆学生来到内地学习首先面对的就是作息时间的变化。在新疆清真餐厅随处可见,在内地城市清真餐厅和清真食品却很少。学校虽设立清真食堂,但往往饭菜品种单一,味道不正宗。内地法定节假日大多以汉族传统节日为主,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内地学校不放假。当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在家欢度古尔邦节的时候,内地高校的学生还在上课。此外,有不少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反映,汉族学生在他们面前吃猪肉,他们对此表示很反感,由此引起不良的心理反应,甚至引发冲突。    2.教育背景不同,风俗习惯各异
   新疆地区教育基础比较薄弱,教学水平滞后,加上语言上的不便和障碍,面对繁重的学业课程,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感到压力巨大。2015年10月份,苏州科技学院针对2015级新疆少数民族新生的英语水平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58%的学生存在听不懂学不会的现象;22%的学生表示能听懂,但跟不上教学进度;仅20%的学生表示听得懂学得会。根据学生的反映,除英语学习外,数学和一些专业主干课程学习也有难度。部分内地高校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降低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要求,把及格线降到50分,甚至30多分,从而导致他们产生对分数照顾的依赖心理,缺乏上进心,学业水平堪忧。
   新疆少数民族与内地汉族风俗习惯有根本的差别,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和了解导致适应的障碍。不能准确区分宗教活动和风俗习惯,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无所适从,做事小心谨慎。
   3.原有文化中断,民族意识和情感强烈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族群统一的国家,汉族作为我国的主体族群,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也就处于主体地位,而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和历史传统文化,作为少数民族学生来到内地,族群认同感会更加强烈,面对文化碰撞与冲击会表现得更为激烈一些,从而会一度出现文化适应困难。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长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长期受本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环境、家庭氛围的熏染,在民族文化积淀下形成了本民族的浓郁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情感。
  四、文化适应视角下和谐校园构建途径探析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地求学所面临的不适应问题,不仅对其生活、学习、就业产生影响,引起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甚至破坏民族团结和校园和谐,影响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从大局出发,站在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战略高度,根据高校思政教育的共性和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点,探索在现时代背景下内地高校有效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规律和有效途径。
  1.坚持原则性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设立规范的教育培训机制,开展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和语言等项目的培训,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处理少数民族学生事务的能力。同时,处理新疆少数民族工作事务要注意工作方式,坚持原则性与人性化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工作中,要把握“爱字当心、严字当头、细字把关”的管理要求。平时,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实际困難;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实际困难,要在规章制度和学校规定允许范围内酌情解决。同时,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苗头和行为言论要敢于大胆管理、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决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2.正视民族差异,尊重民族风俗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具有不同于汉族学生的民族风俗和文化观念,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消费观念、生活方式、饮食及语言方面与内地学生截然不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首先要正视民族间的差异,平等对待各民族学生,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内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为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和自律的公民意识与法制观念。高校可以通过定期谈心谈话和走访学生宿舍,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态。在校园内,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民族学生参加的联谊活动、民族文化节和体育竞赛等活动,加强各民族之间交流和了解,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包容和友爱。
  3.营造共同繁荣多元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各民族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由于相互之间不同文化的差异,往往会造成双方的误解和偏见,影响校园稳定与和谐,有必要注重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民族文化的推进工程,营造共同繁荣的多元和谐文化氛围。江苏省内院校已有实施校园民族文化推进工程的先例。南京理工大学设立了一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并与南京、徐州、连云港等地的高校合作,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运动队伍,为江苏参加全国民运会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效果显著。省民委注重在大学内开展少数民族文化项目推进,促进各类少数民族文化形式借助高校文化力量更好发展。在各类民族文艺汇演、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文艺节目占了很大的比重,同时也为江苏省在全国性少数民族文化项目比赛中争取了很多荣誉。
  4.开展多渠道的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工作
   内地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奖助评选、学费减免、勤工助学岗位安排和生活补助发放方面进行帮扶,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庆祝、课程考核、心理辅导就业咨询等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照顾。在帮扶的方式上,可以采取“一帮一结对助学”活动、“党员关爱帮扶”活动,开办数学、大学英语等公共课程的辅导班,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学校可以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就业政策讲解,积极提供就业信息,简化就业手续管理流程,争取经费帮困帮扶等活动,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5.坚持不懈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新时代背景下,内地高校应加强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探索在全球化和网络化时代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和有效方法;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的教学改革,建设少数民族学生真心喜欢、易于接受、终身难忘的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学习中,加强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内地高校应坚持开展马克思”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教育,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引导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引导教育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有意入党的少数民族积极分子重点培养,为其入党提供便利,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和干部的思想引领与模范带头作用;重视探索公民意识教育、法制教育,增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摒弃狭隘民族主义;开展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健康交往、相互了解和积极融合,构建繁荣多元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玉山·吾斯曼.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现状浅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學版,2010(11).
  [2]古丽娜.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校园文化适应研究——以西南大学哈萨克族大学生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4.
  [3]刘青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大学生适应性及融合度研究——以北京高校的维吾尔族大学生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3(2).
  [4]吐送尼沙·艾力.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6).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Adaptation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Xinxiang
  DONG Wei-feng
  (Student Work Office,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009,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utilize the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mainland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of ethnic minorities, since 1989, the state has initiated the cooperation plan for mainland universities to support Xinjiang to train minority talents (referred to as the “collaborative plan”), and some universities in the mainland have taken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ethnic minority talents and als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Xinjiang minority students to study in mainl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Xinjiang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encounter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adapt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cultural adaptation disorder and proposes the channel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camp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adaptation.
  Key words:mainland universities; Xinjiang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adaptation; harmonious campu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7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