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习作多元化评改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重视引导学生在习作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教与学观点上的根本转变。教师充当的角色,转变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同样,习作的评改观念也需转变。
  一、教师评改方式灵活多变
  教师评价方式的灵活多变,利于客观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习作,能使习作评改更扎实有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习作评改方法。
  首先, 针对习作要求有计划地让学生掌握一种评改方法。每次示范详细批改,教师必须正确运用规范性的批改符号,尤其是删、添、调、改等常用的符号,学习从字、词,句、标点方面进行推敲一段话的内容,以及错别字的辨析要求。教师在批改习作时快速浏览全班学生习作的过程中,简单批阅部分作文,再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通过投影, 学生先自由朗读,总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口頭评议内容是否真实,结构是否完整等,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其次,注意评语的写法指导。写批语是批改中的一大难事,引导学生可以先从条文式的批语写起,逐步学会写综述式的批语。在批改、研习他人作文时,更提倡赏读,对作文中用的准的词,写得好的句子用特定的符号进行圈划。欠佳的习作找出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评语更多的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启发性的语言。
  最后,让学生把原文与修改后的文章对照,使学生加深印象,学会批改,学会习作。
  二、学生自改互改学会方法
  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过程,实际上是习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1.自我批改,深化理解
  自改就是要求学生在誊写习作以后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字、词到病句的修改,也可以是段与篇的修改,学生很容易做到,收效很大。在指导学生自我评改时,教师要让学生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变“他人改”为“自己改”。当大部分学生明确评改重点,掌握评改方法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我评改。
  2.交换批改,相互借鉴
  同桌相互交换习作进行批改,互相学习各自的长处,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探讨不同的想法,这些内容多数以眉批的形式出现。读给同桌听,请他提意见,再修改,谈体会,知道怎样修改,从而提高自改作文的水平。独立互批,更有利于交流,沟通。
  3.分组评改,集思广益
  由于学生写作水平,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小组互相讨论批改更有利于全组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把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中有不同写作水平的同学,选出小组长。评改时,每人发一篇习作,自己读习作,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并提出各自的想法和意见,最后由一人执笔将小组的意见写到习作批改栏中。老师巡视指导,了解评改情况,帮助解决疑难问题。评改后,各组代表谈意见,推荐优秀作品、精彩片段全班欣赏。这样学生是作者又是读者,评改中角色不断转换,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这样的批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一次能力的提高。
  4.教师再改,了解情况
  习作互批后教师不能万事大吉,及时检查互批结果,对互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纠正,保证批改的质量。教师再次批改,是对学生批改方法的有效指导,是对本次习作的总体了解,为习作讲评奠定基础。
  5.学生再读批改
  再读批改,也应纳入作文的后续要求。学生结合老师、同学的批语再读作文,也可考虑同学、老师的建议,想一想,对作文进行再次修改或添补,可以写在作文的后面,或者是这句眉批的下面,如果此时还不知道如何进行修改,或有疑议也可以去请教批阅的同学。
  6.阅读作文,改后互学
  小学生对同龄人有一种认同感,渴望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很希望看看同学的作文是怎样写的,即使互批,也仅仅局限几个同学之间。我采取了把学生的作文放在教室的方法,全班的作文都向每一个同学开放,人人都可以翻阅,当然也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些作文又会成为班中的“畅销书”。
  三、家长参与评改拓宽渠道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除了老师、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可以让家长社会参与进来。学生的家长身份、职业的不同,家庭背景环境的不同,这种家长和家庭的差异,正好是比较好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沟通交流,如果方法得当,相信孩子很愿意把自己刚刚完成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时,父母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孩子的习作进行点评,真正成为孩子习作起步的“领路人”。
  以上这几种方法经过实践证明基本上是行之有效的,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灵活地选择,交叉组合运用。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指导学生习作,都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主导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7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