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正确的发声方法对合唱音准的重要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良好的音准是合唱艺术最主要的要求之一,也是合唱队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除了声部繁多、织体复杂、作品风格等影响合唱音准之外,呼吸、共鸣、换声区等发声方法的正确运用也是影响合唱音准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音准问题在合唱中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并通过事例对各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合唱;合唱音准;发声方法
  引言:针对影响音准的各因素以及横向、纵向关系并结合音律学,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总结合唱中要注重音准这一最基本的要求,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排练及演出中,以期能为合唱表演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发声方法中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分析
  合唱与独唱均属于歌唱范畴,虽有不同,但都是以声音为载体,将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串联成美妙的音乐。音准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发声方法是好的声音的技术支撑。音不准,声音则不柔和;方法不对致使乐音不稳。因此,无论是独唱演员还是合唱队员都要具备良好的发声方法和音准感觉,同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1.1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呼吸的状态往往直接影响音准。合唱中,呼吸的速度过快会出现气息较浅,吸入的气息量较少,无法支撑较长乐句,容易造成声音“挤”、“卡”等不良现象,演唱高音时音准偏高。相反,呼吸速度过慢虽然会获得较深的气息,但在演唱时容易造成“撑着唱”,气息流动性较差,导致音准偏低。由此可见,呼吸的快与慢、深与浅、多与少都直接影响到合唱音准,因此,要想获得音准与呼吸的平衡,必须要找到呼吸与声门适度感相一致的状态。
  1.2共鸣
  共鸣是声乐训练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合唱音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合唱一般有四个声部,即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男低音声部,每一个声部的共鸣位置都略有不同,例如高音声部突出的是头腔共鸣,再加上部分“民歌嗓”,声音高亢明亮,容易使音准偏高;低音声部则是胸腔共鳴较为突出,声音低沉暗淡,加之发声松散,容易造成音准偏低。四个声部缺一不可,也不能过于突出某一个声部,合唱训练时要将高的“按”下去,低的“提”起来,把四声部融合在一起才能发出优美协和的声音。
  1.3换声区
  换声区也叫过渡声区,是承接中低声区和高声区的桥梁,是声部统一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声区过渡的连贯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高声区音准的稳定,这一点以男高音声部最为突出。男高音声部的换声区在小字二组的2-5之间,进入换声区立刻要进入关闭状态,此时音色较暗,如果不能保持高位置和气息支持则易使音准偏低;如果没有关闭成功,容易造成声音“挤”、“卡”等不良现象,使得音准偏高。换声区这道门槛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产生音准不稳定,因此,在合唱音准训练过程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2正确使用发生方式
   在合唱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的使用发声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更为有效的提升合唱的音准。此外,正确的使用发声方式也是合唱队员所需要具备的一项基础性能力以及素养。在合唱训练时,应当注重开展发声方式的练习。
  2.1呼吸
   呼吸是唱歌的基准,同时呼吸也会直接影响到声音的质量,决定了合唱时音准的文星程度。对此,在实际的歌唱过程中,无论是呼吸的快还是慢等都会影响到合唱的音准。所以,展业合唱队以及非专业的合唱队,都需要高度注重歌唱时呼吸的练习。呼吸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类,其分别是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三种呼吸方式中,更为科学化的呼吸方式为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能使得人体气息变得更加的流畅化,吸的更快也会更加的深入,可以更好的支撑其唱歌。在实际的呼吸训练过程中,通常会选择闻花法,以此来更好的去感受气息的流畅性,扩张横膈膜。在该种呼吸状态下,其所发出的声音会更加的圆润通透化,需要注重循环呼吸方式的练习,以此来帮助其更好的支撑气息。
  2.2共鸣
   共鸣会影响到人体音色,同时也会决定音准。通常来说,尖锐的声音会处于头腔共鸣突出,这很容易让其音准出现偏高的现象,相对应的,低音声部的音色会比较暗淡,其实际的发声也会过于的松散化,很容易让其出现音准偏低等的问题。在进行合唱音准训练的过程中,想要让各个声部达到统一协调的目的,就应当同全通道歌唱的形式,简单来说,就是把歌者的整个身体比作大的共鸣腔,其它身体部分辅助歌唱服务,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发声器官,让其发声器官的效用发挥到极致,这种歌唱形式下所发出的声音会更加的圆润通透,同时还会稳定其音准。
  2.3换声区
   换声区主要是中低声区和高声区的过渡区,其起到了一个连接的作用,其对于音准的稳定控制十分的重要。换声区的训练不能是千篇一律的,需要循序渐进的去练习。由于换声区的特殊性,演唱时每往上唱一个音都需要积极调整位置状态、呼吸支持、打开程度,再加上每个人的换声点都不尽相同,因此,在训练时应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目前而言,“关闭”被认为是换声区训练的最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进入换声区后将母音变窄、音色变暗,贴着咽壁往上走,也就是常说的“进腔”。
  结语:发声方法影响合唱音准,合唱音准体现发声方法。作为一名专业的合唱队员应该具备科学的发声方法,进一步克服影响合唱音准的各种因素,提高合唱音准。
  参考文献:
  [1]邢晓萌;试论中西方无伴奏合唱的审美差异[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陈星;融合与创新—陈怡古诗词题材无伴奏合唱的创作特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孙怡琳;如何在业余合唱团中训练无伴奏合唱[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8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