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忍耐或陶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炜
现代传媒的发达,视听技术的普及,形形色色的消遣娱乐,这一切让人应接不暇,结果就造成了今天的阅读隔膜。文学阅读与过去有所不同一些文学名著,常常是让我们忍耐多于陶醉。可名著还是名著,它们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自己。
在阅读的过程中,无非是两种感受:或者是耐住性子往下读,或者是获得极大的快感。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文学作品,即便是一个专业写作者,
般来讲忍耐仍要大于陶醉。因为在长期的写作中,对部作品技术层面的要求、对其他方面的期待,都很高很严格,这样下来就觉得可读的书越来越少,阅读获得的快感也在逐渐减少,一句话,忍耐的时间在增长。
当然,这更有可能是和很多人一样,患了一种时代的浮躁病,必须到安静的地方去治疗。比如选个偏远的山村,找两间屋子,摆脱各种琐事,没有电视电脑,一杯茶几本书。这个计划不错,步骤得当,所读的书又是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激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名著,特别是那些大部头的、需要集中时间来阅读的书。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之后,就会发现阅读的感受的确和过去不太一样了。读大学甚至更早一点的时候,读这些书会深深地被打动,也就是说当时是陶醉其中的。而今回头再去读这些书,不仅没有了当年的感动,还要十分忍耐才行。比如说《卡拉马佐夫兄弟》,当年可以一口气读下来,那长长的兄弟间的辩论,他们关于宗教伦理、关于灵魂的忏悔,是何等激动人心一不仅是津津有味,而是感觉自己的心跳在那一刻是与作者合拍的。其他一些长篇巨著也是一样。当年感觉那么激越、饱满,真是记忆犹新。可是现在同一部书,同个人,其他一切仿佛都变了。觉得有点枯燥或十分枯燥,像碰上了一根难啃的骨头。
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当是一个需要忍耐的典型的例子。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说她读这本书,真正是一场“浩大漫长的阅读”,但是当需要忍受的时段过去之后,她竞深深地迷上了这部书。它成了她一生最重要的文学读物之一。这就是一部长篇巨著最后给人的综合感受。看来我们面对文学史上一位真正的大师,不能急于得到浮浅的娱乐。他会给人复杂而长久的感觉,给你种崇高的、遥远的、阔大和不可比拟的……其想象远超出我们的平均经验的那种伟大感。他们思考的问题、关心的问题,对人性发掘的方式和着力点,不是我们当代一般阅读轻易能够抵达的。
其实,我们阅读这些书所需要的忍耐力,也是伟大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杜拉斯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读完了这部书,可是她不但没有后悔,反而觉得收获了生最重要的东西,觉得它魅力无穷。
可见伟大文学的价值和魅力一如既往,只是我们当下、眼下的经验改变了,生存状态改变了,文学鉴赏力下降了。名著放在那里,它的品质是千年不变的。
一般来说,我们读19世纪或更早一点的名著,许多年前曾经是废寝忘食的,而今再看,就有个兴趣大幅降低的问题。比如其中大篇幅的议论往往让人望而生畏。海明威在谈到托尔斯泰时曾经说,如果那个伯爵现在还活着的话,我一定会告诉他,你只要讲好故事、写好人物就可以了,无论你有多么了不起的思想,请不要在书中说出来。你的思想无论多么高妙,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后代的读者看来都会显得十分可笑。海明威的话得到了当今大多数人的响应。
难道真的是托尔斯泰和穆齐尔他们错了吗?让我们忍耐―下,好好地读完他们的作品再说吧。最后我们也可能发现自己错了。大师就是大师,敢于说,敢于想,敢于做一般作家不敢做的事情。他们非常质朴。他们心里有读者,但是他们心里还有更长远的目标、有云端之上的神灵。大师不想完全被世俗、被社会的阅读兴趣所左右,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和迁就。如果以当代小说的做法、评价的标准去衡量,可能大师们犯了很多错误,可就是这些所谓的错误,使他们成为他们,而不是成为海明威之后的这一类作家。
由此想到,当代的一些文学作品,有的的确是好读,但它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看了无数的所谓让你喜爱的当代作品,包括让人觉得很了不起的作品,掩卷反思,推远一点,仍会发现它们缺少那种需要忍耐的作品的伟大感。这不是某一部作品、某一位作家给人这样的感觉,而是在漫长的阅读史、漫长的文学史里面,我们得出的一个结论。有的书可以写得比穆齐尔更吸引人,所谓拥有更多的读者,可就是没有穆齐尔那样的开阔、深邃和复杂,以至于最后的伟大感。
编辑/张仁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