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本求源:议题式教学实施之教育现象学维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现象学主张教育要回归未经预设和定义的“原初的”“生活世界”,直接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从教育现象学维度出发,依托“生活世界” “面向事实本身”“意向性”核心概念,从议题情境的真实性、议题材料的原初性、议题设计的引领性三个方面,剖析议题式课堂教学实例,找寻议题式教学的理论渊源和方法启迪。
关键词:议题 情境 生活世界 教育现象学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8-0031-01
1.立足“生活世界”概念,突出议题情境的真实性
自上一轮课改以来,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对“生活世界”的界定却众说纷纭。与将“生活世界局限于日常生活体验”的观点不同的是,教育现象学将“生活世界”做了延伸,包含“儿童生活世界的生活体验、学校生活的体验、课程生活的体验等等。
在讲授《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内容时,某教师以小雨一家的境遇为主线,设计了以下情境:(1)来苏就读的初三学生小雨,出生在西部,跟随打工的父母来苏居住,家境贫寒;(2)从小失去奶奶,爷爷靠低保生活,去年又患上重病……情境设计的目的仅仅在于搭建知识,情境的映射关系,甚至根据知识讲授的需要来编撰、处理情境,情境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如此“理想”的情境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和生成停留在表面。相反,如果选用以“最美孝心少年”中的人物的真实经历来创设情境,并通过“假如……”的方式来延展现实情境,既贴合学生生活世界,又能让学生在“代入真实情境—感悟教材知识—解决情境问题”的互动中“议”起来并有所“悟”。
因此,议题情境设计既要贴近学生真实的现实生活、现实角色,激发学生兴趣;又要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生活情境、知识情境、道德情境等),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也要切忌情境过于生活化、视觉化的庸俗化倾向,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引领性。
2.呼应“面向事实本身”口号,坚持议题材料的原初性
胡塞尔认为,在科学和哲学产生之后,生活世界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换了一套对生活世界的描述方式,即用科学的说话方式代替原来的素朴的说话方式。因此,教育现象学倡导“面向事实本身”,就是强调教育要回归未經预设和定义的、原初的“生活世界”,以此“获得对我们日常生活体验的本性或意义更深刻的理解”。
在讲授《唯物主义的基本历史形态》时,教师没有采用“展示论述—小组讨论—自主归纳”的模式来实现知识讲授目标的达成,而是设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何哲学价值?”这一议题,借助“原初”的哲学思想表述,再现了唯物主义在不同历史形态的衍进历程和历史价值。
拉美特利:动物和人并没有本质区别。一切有生命的、动物、自然的和机械的运动,都是人体机器的机能造成的。突然面临一个万丈悬崖,不是大吃一惊,身体机械地往后退缩么?一棒打下来,眼皮不是机械地闭起来么?瞳孔不是机械地在日光下收缩以保护网膜,在黑暗下放大以观看事物吗?冬天我们身上的毛孔不是机械地闭起来,使寒气不能侵入内部么?……
在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比较中,学生更为直观地体会哲学家们对世界本源问题的不懈追求,凸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的尊崇,也避免了因过于偏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轻视甚至无视不同哲学思想的价值的倾向。
3.切合“意向性”范畴,凸显议题设计的引领性
教育现象学关注意识的“意向性”,强调“我们对某种现象的指向总是暗示着生活中特定的爱好、定位或观察视角”,要求教育要关注人的自我体验、自我判断和自我实现,体现对人的价值引领。
新课标明确提出,议题应当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 对照“如何理解校训价值追求?”“为什么‘两只手’优于‘一只手’?”等范例,是否可以将议题理解成通过单一价值判断的方式呈现的呢?然而,议题的核心在于“议”、在于能够引起争论,因为学生对于议题是有个体理解、自我判断的,议题似乎又不应该是单一的价值判断而应该包含两种以上的价值判断、进而引发价值冲突。因此,议题设计必须体现价值引领,可以是单一价值判断的价值指引,也可以是包含价值冲突的价值斧正,究竟采取何种形式应当视学科内容和议题设计而定。
比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中,甲老师以“回顾改革开放决策的制定和当今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论断”为情境,设计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做对了吗?”的议题。对此,学生在课堂“议”中无从入手、更难有所得。如果教师将议题修改为“如何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更容易将学生“议”的重心引向“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变化”和“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上来。因此,议题设计要有“意向性”,要在体现价值引领下实现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认同。
议题设计的优劣,关系到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的有效实施。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应从西方教育思想家们对活动、情境、议题等的经典论述中溯本求源,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探寻议题设计的灵感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树英.教学现象学:一门新型的教育学——访国际教育现象学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05(3):4
[2]郭元祥.论“生活世界”的教育——兼论教育中的生活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9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