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梦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北大中文系资深教授钱理群老师曾经说过:“我非常重视上好第一堂课。我教了几十年书,大学和中学我都教过。不知道教了多少届学生,差不多每一届学生都要经历这样一个由陌生、紧张的距离感到心灵沟通的过程。而我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新鲜感,每教一届学生,甚至每上一堂课,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我自己非常珍惜这样的新鲜感,我将这种感觉称之为‘黎明的感觉’。”
一直以来,我有一个教育梦想,那就是努力追求教书的新鲜感。虽然从教二十余载,但总感觉自己还是不会教书,始终没有找到教书的真谛。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教学很不满意,虽然我一直在努力尝试改变,努力尝试去学习和借鉴同行们的优秀做法,但是我仍旧十分困惑和苦恼——我没有令我自己满意的教学风格。
其实,我也多次有过钱教授上第一堂课的紧张和惶恐,也曾为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而精心准备和反复修改,但是我没有从学生期待的眼神中看到我所期盼的那种“心灵沟通”的感觉,我看到的是一部分求知欲极强的孩子,但是他们渴望学习的积极态度似乎与我无关,他们的内驱力太过强大,以至于使我产生一种错觉,但后来才发觉这其实与我并无多大关联。当然,我也不能完全否认,的确有一些学生是喜欢我的,接受我的,但我总感觉自己还是做得不够好,我与学生之间仍然存在着一条浅浅的沟,我渴望达到那种与学生心灵沟通的境界,这也许是我毕生的追求,也是令我从未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原因吧。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苦苦追寻,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我知道与我同行的伙伴比比皆是,但如何在追求分数和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仍旧是一道难解的题。
寻找教育的“黎明的感觉”,钱教授说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梦想。因为任何一份工作,一旦成为职业,就会产生职业性的倦怠感,就有可能变成“机器”,所谓“教书匠”就是这样一种“教书机器”。坦白讲,我非常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我非常恐惧自己也会不知不觉成为一件“教书机器”,因为这涉及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或者说“精神长相”。在“黎明的感觉”的背后,是一颗赤子之心,是一种“永远年轻”的精神状态,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庆幸自己还没有产生职业倦怠,相反,正是因為不断寻找这种“黎明的感觉”,让我永远不敢自满,对教育和教学永远心存敬畏之心,对自己不断提出更高要求,让自己始终保持一颗谦逊的心。
西安中学生物特级教师李寿仙,虽然我与她从未谋面,但是她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教学水平、广博的知识结构、令学生敬佩和爱戴的师德风范,众人皆知,影响深远。她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用现在时髦的词来说,就是学生心目中的“女神”。我为西中曾经拥有这样一位女神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她永远是我们这些后辈们仰望和学习的楷模。我想,李老师也一定是找到了这种“黎明的感觉”。
寻找“黎明的感觉”,首先应该从“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开始。第一堂课是高一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是老师与学生第一次在课堂正式见面的神圣时刻。当然,第一堂课也可以是新学年、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如何学好本学科?学好本学科有什么实际意义?这三个问题需要我们巧妙设计。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学生在西中艺术中心大礼堂听了一次化学老师吕铎的报告。说实在的,我们之间属于跨学科,隔行如隔山,我原本以为我一定是听不大懂的。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一开始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当然,我的学生们同样如此。吕老师一开始简短地客套了几句之后,就开始了他的演讲。他非常郑重地提出了上好第一堂课的重要性。他先给大家播放了几个有趣的视频——关于国外化学老师在课堂上做的一些化学演示实验,画面非常精彩和震撼,那些神奇的实验现象以及吕老师充满风趣幽默的解说,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了神秘的化学世界。接下来,吕老师又列举了若干生活中一些神奇的化学现象以及魔术中所涉及的化学实验原理。一个小时的报告显得如此之短暂,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意犹未尽,我自己也在心中暗自感慨:如果我中学的化学老师能够在第一节课上给我们展示这些现象,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报考化学专业!
寻找“黎明感觉”,除了上好第一堂课,还要想方设法地与每一位学生交流,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想法和困惑,甚至还可以与学生谈论古今,与他们聊生活、聊兴趣爱好,寻找共同的话题,与他们拉近距离,跟他们交朋友。总之,取得学生对你的信任和理解,让学生了解你、接受你、喜欢你、欣赏你、崇拜你。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知不觉在拉大。这就需要我们多花时间,多花心思与学生多接触。记得每次练考完,我总要刻意地找一些学生去聊天,我几乎会花掉整整一个晚自习的时间与十几个学生分别谈话。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做法有诸多的不妥,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与学生的交流不应该太过功利,也不能太过刻意,这样有痕迹的做法,只能让学生倍感压力和紧张。我应该在一些看似不经意的时间或场合与孩子们沟通交流,尽量做得不留痕迹,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嘛。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个案:高一五班高某某同学,每次生物考试成绩都是班里垫底的,二三十分的成绩简直“触目惊心、令人发指”!一年来我找他谈话不下十次,结果还是没有丝毫改变,他每次态度诚恳,但就是坚决不改,还号称自己是文科生,学不了生物等等,甚至到了最后,干脆上课睡觉,作业不交,成绩一直保持班级最差“记录”,至今无人打破。文理分科之后,他主动到办公室找我,说:“老师,我分到了文科重点班了,非常感谢您一年来的关心和帮助,我也给您道个歉,生物一直考得那么烂,不是您教得不好,实在是我没有那个细胞。我以后要努力学习,争取学考生物拿A。”之后,我们还聊了许多别的话题,我能感受到高某某同学对我的信任和不舍。那一刻,我们的谈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轻松,我突然意识到之前的做法太过简单和一厢情愿了。如果我们之前的谈话能像今天这样,效果恐怕会更好。
寻找“黎明的感觉”,这就是我的教育之梦,我一直在追梦的路上,黎明就在路的远方,我不会停止追梦的脚步。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1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