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超稠油区块直平组合井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研究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杜84XL台区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开发井网不断完善,井间加密水平井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受井网井距等影响,区块汽窜矛盾愈加突出,注汽运行难度增大。我们根据近年来各种组合注汽方式及规模的分析,从中寻找最佳的注汽组合及运行模式,为区块后期正常开发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同类型区块的吞吐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超稠油;汽窜矛盾;井网井距;组合注汽
   1 区块地质概况
  杜84XL台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油藏為一北西向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储层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岩性以砂质砾岩、砾状砂岩等组成;胶结方式为孔隙-接触式,胶结物为泥质。颗粒磨圆度较差,平均孔隙度31%,平均渗透率1.55μm2,属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地层压力系数0.98,地温梯度3.3°C/100m,本区域目的层原始地层温度35°C左右,原始地层压力为7.05MPa左右。
   2 存在问题
   2.1 井网密集,区域运行难度加大
  杜84XL台区块总井数187口,开井数143口,井间加密水平井36口。水平井平面上“纵横交错”,纵向上“上下重叠”,既要把握好炉子衔接,又要把握好注汽规模,组织难度大。直井-水平井间井距仅为35m,一口水平井周边二线直井平均39口,而井控要求的安全井距为200m,区域运行受到严重干扰。
   2.2 汽窜矛盾突出
  随着超稠油的大规模投入开发及井间加密水平井的增多,汽窜干扰成为制约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矛盾之一,自06年以来累计发生汽窜2216 井次,汽窜比例高达74%。由于汽窜干扰严重,就必须考虑区域的整体运行,如遇同注同采井数多时,就会给作业组织及炉子运行带来极大压力,从而造成注汽运行及区块产量出现大幅波动,进而影响区块开发效果。
   2.3 “能量外溢”严重,蒸汽吞吐效果变差
  由于井网井距密集,汽窜干扰矛盾突出,造成油井注汽过程中“能量外溢”,因此影响油井吞吐效果。此外,由于井距较小、频繁注汽,致使蒸汽波及体积内含有饱和度降低,地下存水增多,造成油井吞吐效果变差,从而影响区块开发效果。
   2.4 水平井区域运行“不均”,水平段动用差异大
  水平段动用不均是目前水平井开发存在的主要矛盾。除油藏因素及原始区域采出状况影响外,我们认为水平井区域运行的“不均”也是造成水平井水平段动用差异大的影响因素之一。
   3 注汽运行模式优化与应用
  杜84 兴隆台西在开发初期区域的注汽运行基本采取“零散”注汽的模式;随着直井投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井间汽窜干扰矛盾的日益加剧,注汽运行逐渐开始“集团化”;中后期,随着井间加密水平井井数的不断增加,注汽运行按照“井组模式”进行组织。
   3.1 以效益评价为依托,对油井进行分类分组
  我区231口吞吐井按照周期和油汽比进行分类分组,其中油汽比大于0.25的油井99口,油汽比0.15-0.25的油井65口,油汽比0.1-0.15之间的油井42口,油汽比小于0.1的油井25口。依据油汽比分类,按照4:3:2:1的原则分类选井,即保证产量平稳,又避免运行选井难。同时应用油井措施风险预评价图版,对旬度运行中超出比例范围的油井,通过延缓注汽、不注汽等手段控制效益比例。
   3.2 “平面上”,优化区域组合
  由于水平井在区块开发井网内均有分布,且“纵横交错”,因此在“平面上”划分组合单元时,要考虑“单元规模”、“井距大小”、“周期同步”等三个因素进行划分。在组织注汽运行时,可根据划分的“组合单元”实施“有序”的区域运行,以此提高注汽运行及周期接替效率。阶段共组织同注单元50个,其中:“直平”组合20个;“平平”组合14个;“直直”组合16个。实施后,区块注汽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并且,井间汽窜干扰得到有效控制,共减少汽窜16 井次,汽窜影响产量减少1817吨。
   3.3 “纵向上”,优化层组搭配
  杜84XL台西区块水平井主要开发三套油层组,纵向上“上下重叠”,由于层组间隔层比较发育,层组间汽窜几率相对较小,因此,我们在纵向上,对不同层组的水平井,进行细分组合单元,宏观上,三个层组保持不变;微观上,由之前的18个小井组,调整为15个。在组织注汽运行时,可对不同层位水平井进行优化组合,并且配套同层位直井,实施“小集团注汽”。这样既可以满足区域运行又可以弱化汽窜干扰,减少能量外溢,改善油井吞吐效果。
   3.4 “局部上”,优化集团规模
  在实际注汽运行过程中,注汽锅炉的分布及运行影响区块注汽运行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组织注汽运行的过程中,要尽量控制集团注汽的规模(最好小于5口),并且做好炉子分配,提高注汽组合单元的运行时率。今年以来,“炉子等井”情况明显改善。
   4 阶段效果
  通过对区块注汽运行模式的优化,分月注汽井次及注汽量更加平稳;在组织注汽运行过程中,无论是作业热采还是注汽炉衔接都更加高效,以往“炉子等井”情况现在明显减少,优化注汽运行模式效果显著。
   5 结论及认识
   1宏观上合理分组分类,微观上控制好旬度效益比例是平稳高效运行的关键;2合理优化组合吞吐对于运行组织和减少汽窜起到积极作用;3结合单井效益评价,优化注汽强度,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