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他为搭建未来“地下城”打前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研究从实际需求中来
     “还记得《流浪地球》中的‘地下城’吧?我就是研究未来地下城市空间的。”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何磊笑着说,他和团队主要利用建模的方法进行测绘和仿真实验,为人类开拓地下空间打前站。
     2005年,从天津大学取得学士学位的何磊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深造。彼时,他已开始了在岩土裂隙网络、地下空间方面的研究,并在世界顶级期刊发文40余篇。
     “新加坡土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大,面临着严重的土地匮乏问题,向地下掘进是可行的出路之一。”何磊说,可向下掘进的难度极大,一旦搅动地下岩土的平衡性,几乎难以修复。
   在新加坡时,何磊先后完成了多个重点科研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开拓地下空间的研究模式。凭借优异的科研成绩,他于2013年获得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颁发的“罗哈奖”。
     在国外学习的那些年,何磊感触最深的就是“离家越远就越爱国”。每当在国外听到祖国的好消息,他总是迫不及待地与同学分享。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的科技发展添砖加瓦,这样的信念成了他在海外做科研的最大动力。
  当老师比做科研更具挑战
   2016年初,34岁的何磊加盟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为桥隧与地下工程系最年轻的教授之一。2017年5月,由赵坚、李建春、何磊等教授牵头的东南大学未来地下空间研究院正式成立。
   此后3年,何磊先后参与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在中国工程院重大研究项目“可持续城市空间发展”中,他以开拓地下空间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我国城市的立体发展找到突破口。
     “对地下空间的探索,并不是要破坏它,我们首先要做到‘尊重’地下岩土并与其‘和谐共生’。”作为岩土的“老朋友”,何磊懂得这种密度不匀、形状不定的物质,其每条裂隙都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二维数值算法就已被创立并被广泛应用于岩土裂隙网络研究中。可是何磊发现,传统的二维数值算法由于计算适用领域比较局限,往往不能准确地预测出岩石的裂隙。于是,通过多年的努力,他与团队研发了三維数值流形法,这种算法将岩石裂隙研究空间从二维拓展到三维,极大地提升了对岩石裂隙预测的准确度。
   然而,在何磊的心中,比科研更具挑战性的,是当一名老师。
   为帮助自己的2名博士生和7名硕士生确定研究方向,何磊试着跳出自己擅长的领域,补齐研究短板。他紧紧瞄准岩土力学领域的国际前沿方向和国家重大需求,潜心思考如何“把学生带出来”,让团队方案走出实验室、在国家建设工程中落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8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