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感受哲学书中的教育智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起“哲学”二字,我最早接触它是在初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那句有哲理的名句就是——“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的,而非我们所看到的很多静止的状态。就是这样一句话,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场合,让我明白哲学的神奇之处。哲学很有用,但既难写更难懂,写给儿童看的哲学就更不用说了。一本好的、适合孩子的“哲学书”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有幸读到了《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一套书。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这套书最初是买来给侄女看的。看书名就知道这是一本写给孩子们的哲学启蒙书。也许大家会问:哲学,这门成年人都觉得非常深奥的学科,孩子能看得懂吗?这儿必须要介绍一下本书的两位作者了。作者之一,米歇尔·毕奇是法国巴黎索邦大学的哲学讲师,法国国家哲学博士,他的特点是在课堂上能用最简单最生动的语言讲解深奥的哲学。另一位作者是碧姬·拉贝,一位儿童作家。她36岁那年想用一年的时间到法国索邦大学完成她的哲学学士课程,但是她发现居然有四分之三的内容完全听不懂。她认为二十岁听不懂哲学还有情可原,可是三十多岁的成年人仍然听不懂,这是哲学本身的问题,是哲学语言和概念把人们阻止在哲学之外。刚好她有一个八岁的女儿,作为母亲,她发现孩子常常向她提出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关于人生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富哲学性的问题。于是,她开始与米歇尔合作撰写这套书。因而这套书一开始是为孩子们写的,为帮助孩子们思考人生写的。
  当书到手后,我迷上它。我认为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都应该好好读这套书,因为它能帮助我解答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不得不承认她说得好有道理。
  身为教师,我们都深深地认识到,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一个个心灵健全,精神富足,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人。我们要培育出这样的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我们自己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这套书不仅能解答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惑,也告诉我们如何智慧地过生活。
  在“权利与义务”这章中,为了讲述“我们每个人都是被权利和义务所塑造的”这个问题,文章一开始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在无义务星球的一段经历:想去电影院看电影,却每次都关门;做微型火箭回旅店,被要求半路下去;好不容易回到酒店,却发现自己的房间被别人占据了...... 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仅仅是因为电影院老板不想开业、开火箭的驾驶员想出去玩、旅店的老板安排了自己的朋友入住......试想,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遭遇了,是不是相当的郁闷?确实,没有义务的星球,所有的权利都被最强壮的人享受,而更强壮的人总会出现,于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一次次地被剥夺,权利被力量所替代。我们的生活将会多么的混乱啊!因此,没有义务,也就意味着没有权利。要想有秩序的生活,就必须遵守自己应该尽有的义务,同时争取自己的权利。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过马路遇红灯时要停下来,这是我们要遵守的义务,而绿灯时我们要通过,这是我们享有的权利。若大家都尽到自己的义务同时又充分享受自己的权利,那交通状况一定是良好通畅的!对学生而言,有按时交作业的义务,同时也有看电视和出去玩耍的权利。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有按时完成工作的义务,同时也有做很多事情的权利,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享有很多的权利,同时也承担更多的义务。
  权利与义务都是由法律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小到是否闯红灯,大到参与选举。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会涉及到权利与义务的范畴,对于我们应享有的权利,我们应积极争取,而对于我们要该承担的义务,我们也应义不容辞地做到。
  “权利与义务”一章中的每一个小部分都是先通过小小的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然后将这些事例与权利与义务这样的哲学概念挂钩,这样的叙述方法就能让孩子很容易地接受权利与义务的概念,而不是生硬地灌输概念。我侄女才五岁半,对于权利与义务的概念不能说理解得很好,但从她与我的交谈中不难听出,她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规矩,不是每个人想干什么就能随心所欲干什么的。
  给孩子哲学的启蒙,不是说不讲道理,而是需要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在与孩子一同思考中悟出最基本的道理,这难道不比说教或粗暴的命令更有效?
  我喜欢这套丛书,不仅仅是因为它提供了孩子可能寻求的答案。我读着这本书时,心中满怀感恩:这两位编著者,碧姬·拉贝和米歇尔·毕奇,他们是怀着多么巨大的善意和温情啊!他们对孩子,有多么深厚的爱啊!整套书都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所有的思想都融化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里,融化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书中的文字就像是在跟孩子们拉家常。对话中他们从不居高临下,从不耳提面命,没有刻板的说教,书中表现出来的天真,就像孩子般純洁无瑕。他们是成年人,拥有成年人的理性,同时又有孩子们的好奇,懂得孩子的思维方式,俯下身子,来跟孩子对话,因此整套书是孩子们的视角,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即便成年人读来也不会感觉幼稚和无趣。其实,这样的姿态,不正是我们这些父母和老师本来就该具有的吗?可惜在中国,长时间来,很多父母和老师都不了解孩子的主体性,以为孩子就是幼稚无知,需要成年人的强力介入。殊不知,孩子的世界,正是一个奇妙的世界,需要我们以谦卑之心、敬畏之情,才能进入呢!
  孩子的世界,是一个独特而自足的世界,他们遵循自己的逻辑与思维。成年人也曾经是孩子,可悲的是,当其成年,却忘掉了自己曾经是孩子。从任何层面来说,重新认识孩子的世界,都是为人父母,为人师者必须学习的功课。作为父母师长,我们都怀着对孩子的热爱,也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适当的爱的表达式。理解孩子的世界,刻不容缓。而就孩子的精神世界来说,成年人尤其需要呵护其天性的自由成长。事实上,任何哲学问题都不可能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可贵的是问和探究的过程本身,让孩子们对生活的思考始终处于积极活泼的状态,这不正是我们的教育要培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吗?
  在读这套书的过程中,总是惊讶于作者理性与童心的和谐统一,叙述娓娓道来,道理深入浅出,语言观之可喜。我们的课堂若是也能做到理性和童心的和谐统一,想来学习的过程一定是生动的,目标的达成定会是水到渠成一般的自然。从阅读中,我收获的不仅是丰富的哲学知识,让我受益匪浅的更是字里行间蕴藏着的人文思想,对孩子的理解和热爱,它们潜移默化地提升着我的教育品位,滋润着我的心灵,感受着阅读带来的丰盈和喜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2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