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首先讲到教育哲学我们就不得不谈谈对方法论的理解。从本质上来说,方法论就是一个或者一类问题的解决之道。在界定分析问题并且交流沟通解决问题的主观层面上是思考并且最后总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方法论是使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教育哲学通过积极的思考和领悟,可以在一些专业领域的问题上有一定的领会,从而对各专业名词可以辩证的融会贯通。
  方法论意味着人们用什么方法来最终解决问题,通俗的说就是以“怎么办”的心态面对问题并且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它是属于哲学的范畴。在所有的认识论,方法论上,历史唯物主义是这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说,方法论意味着我们要采取一种符合事物内部发展规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面对具体事物时候,我们不可以以片面的孤立的,静止态度来看待问题,也就是以形而上学的方法论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为世界本就是一个辩证的发展的具有全面的发展的特点。我们既不能单纯的从事物的表面或者某一个片面来看问题,也不能把问题教条化,唯心主义化,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的发展的看待问题,充分发挥事物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一种最适合事物属性的方式来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当代的科学思维方法或者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我除了对方法论有一些研究之外,在终极关怀问题的探索上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在哲学上,终极关怀其实就是超越生死的的一种途径。我们知道,人类有生就必然有死,至少根据我们当下的社会背景,生死依旧是一对绝对的必然的且相互依存的一种属性。当然,人是具有智慧的高级生命个体,因此追求生命的无限性从古至今从未曾停止过,这也是我们智慧灵长类动物的必然出现现象。这也就构成了我们对生和死的研究,也就是对终极关怀的研究。在科学技术不足以让我们获得永生时候,那么我们人类学会了用一种独特的哲学智慧,以化解生和死的在人类心灵的尖锐对立状态,实现更高的生存目标或者更好地更加科学的生存状态。
  在终极关怀上,宗教意识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在对于人类生和死的终极关怀上,宗教所做的贡献不得不被人类社会所承认。宗教对哲学也就是终极关怀的问题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宗教返本归原的终极思想。(二)哲学皈依造物主。(三)宗教善于发扬人生之道的终极关怀。宗教通过设定良好的道德体系,通过对人类对于道德的崇敬之情。来达到特定地终极价值。譬如说“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对于特定背景下的民众生死关怀起到了极大地作用。
  以上三点就是宗教对于终极关怀所起的作用。宗教从本体上来说,可以认为是对于人类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矛盾的一种安慰。当然宗教也有消极的一面,尤其是在当代社会,常常有招摇撞骗等行为,让无数人对宗教早已经不屑一顾。在宗教发展到相当规模时候也极为容易引起国家冲突。因为宗教有好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让宗教的部分好的思想逐渐为社会所接受。而终极关怀在宗教精神的滋润下,也会生根发芽。当然,人们想要完全依靠宗教精神来达到终极关怀也是相当不合理的,在当代社会中,我门比较认可的是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发展其实就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改善社会风气,改变人类的思考方式,最终可以创造出更加良好的社会效率。
  宗教问题信仰是否与科学发展观有联系?显然,我们知道,宗教本质上是来源于人类的主观臆想,是没有丝毫科学依据的。宗教里有积极的成分,也就有消极的成分。而我们科学发展观显然也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经济进步,另一方面,在物质发展的同时,人民因为在科学发展观中失去了信仰,所以一些浮躁焦虑之风必然在社会盛行。而宗教信仰的积极成分实际上有助于人民平息内心的浮躁,让人心道德感更加坚定,并且让人民在充足的物质生活中找到精神的寄托。宗教其实可以认为是古代抽象哲学的组合体,宗教所关注的问题从根源上其实和哲学是异曲同工的。当然宗教毕竟是双面刀,既有利,也有害处。要想不受到宗教害处困扰,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知识,从而形成更加全面正常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和哲学本身的本质又是什么?这几个问题也是老师在上课时候提出来的几个很好的问题。首先我们说,哲学是什么?科学又是什么?科学可以看作是早期技术和早期逻辑的结晶,我们思考问题的逻辑方式,也就是方法论结合科学理论在此构成哲学。从本质上来说,哲学可以看作是科学技术和理论的契合点,因为科学技术和理论不是绝对的相关联的关系,从近代的发展的趋势上看,需要科学和理论的协调一致,而他们之间的桥梁就是哲学。在未来,哲学家将会在科学技术和理论的相同性方面立下坚定地根基。科学理论能够造福人类,但是往往科学的理论都是高深莫测的,只有被简化,才能运用于实际生产。科学家的使命就是研究物质世界的本质原理规律,他们并不是以是否对于人类有用来作为科学家研究的方向的。而大众往往需要这部门研究的基础知识,所以科学家和民众中需要一种身份充当中间人,让科学运用于实际,实际促进科学的发展。而这中间人即非哲学家莫属。未来的哲学家更多地将会充当科学原理的解释者,将会把科学理论的原理通过他们自己的主观臆测,就像是科学家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宇宙一样,科学家本身无法将这样做的原理告诉大众,但是哲学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一点几乎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哲学和科学实际上可以认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类似于鸡生蛋,蛋生鸡,可以认为科学为哲学提供了原材料,也可以認为哲学为科学指明了方向,科学让哲学臆想在实际物质生活中得到证明。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是一种积极地学术共生关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314.htm